[ 會員#34901 ] Yip
牙套(牙冠)及 牙膠
病患者男 - 65歲
陳思昕醫生你好!
1. 屋企人由於種種原因未完成全個杜牙根治療而停咗半年,想請問於開始杜牙根前已經做好嘅牙套可以保存幾耐?仲可唔可以用返?
2. 如果有磨牙及牙較痛嘅問題,曾經有醫生建議配戴牙膠,請問是否一般牙醫都可以訂製?有分類或者費用大概要幾多錢?
謝謝回答!
陳思昕醫生你好!
1. 屋企人由於種種原因未完成全個杜牙根治療而停咗半年,想請問於開始杜牙根前已經做好嘅牙套可以保存幾耐?仲可唔可以用返?
2. 如果有磨牙及牙較痛嘅問題,曾經有醫生建議配戴牙膠,請問是否一般牙醫都可以訂製?有分類或者費用大概要幾多錢?
謝謝回答!
陳思昕醫生回覆:
3/21/2025
3/21/2025
您好,Yip,感謝您的查詢!
1. 關於牙套(牙冠)能否繼續使用
如果家人之前已經完成杜牙根(根管治療)的部分程序,並且已經做好牙套,但治療中斷了半年,這個牙套是否仍然適合使用需要視乎幾個因素,例如牙齒的健康狀況、牙根有沒有出現再感染,或者牙套本身有沒有鬆脫或變形。如果牙齒結構仍然穩定,牙套可能仍可繼續使用,但建議盡快進行詳細的牙科檢查,確認牙齒的健康狀況,確保能夠安全使用,而不會影響治療效果。
2. 關於牙膠(夜間咬合板)
磨牙及牙齒疼痛可能與夜間磨牙、咬合問題或其他口腔健康因素有關,配戴牙膠(咬合板)是一種常見的保護方法。一般的牙醫都可以為患者訂製牙膠,不過牙膠的種類有不同,例如:
• 硬膠或軟膠:取決於磨牙的嚴重程度及患者的舒適度需求
• 全口或局部覆蓋:視乎咬合狀況及牙齒排列
• 厚薄度不同:這會影響保護程度及舒適度
至於費用方面,因應診所的設備、牙膠的類型、物料及厚度不同,收費亦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費用會因應個人情況而有所調整。建議您安排親自諮詢,讓醫生先詳細檢查牙齒和咬合情況,再根據您的需要提供更準確的建議和報價。
如果您有任何進一步問題,歡迎隨時向我們查詢!祝您健康!
1. 關於牙套(牙冠)能否繼續使用
如果家人之前已經完成杜牙根(根管治療)的部分程序,並且已經做好牙套,但治療中斷了半年,這個牙套是否仍然適合使用需要視乎幾個因素,例如牙齒的健康狀況、牙根有沒有出現再感染,或者牙套本身有沒有鬆脫或變形。如果牙齒結構仍然穩定,牙套可能仍可繼續使用,但建議盡快進行詳細的牙科檢查,確認牙齒的健康狀況,確保能夠安全使用,而不會影響治療效果。
2. 關於牙膠(夜間咬合板)
磨牙及牙齒疼痛可能與夜間磨牙、咬合問題或其他口腔健康因素有關,配戴牙膠(咬合板)是一種常見的保護方法。一般的牙醫都可以為患者訂製牙膠,不過牙膠的種類有不同,例如:
• 硬膠或軟膠:取決於磨牙的嚴重程度及患者的舒適度需求
• 全口或局部覆蓋:視乎咬合狀況及牙齒排列
• 厚薄度不同:這會影響保護程度及舒適度
至於費用方面,因應診所的設備、牙膠的類型、物料及厚度不同,收費亦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費用會因應個人情況而有所調整。建議您安排親自諮詢,讓醫生先詳細檢查牙齒和咬合情況,再根據您的需要提供更準確的建議和報價。
如果您有任何進一步問題,歡迎隨時向我們查詢!祝您健康!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不能作診症用途,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Jessica : 杜牙根後不適
病患者女 - 30-40歲 在9月頭既時候完成左杜牙根 落埋牙柱 到呢家仲會有不適,去睇過牙髓科醫生.......Peggy : 杜牙根
病患者女 - 50歲 杜牙根裝上牙套差不多一年最近食野覺得酸軟是什麼問題.......Wong wah : 脫智慧牙
病患者男 - 57歲 兩星期前,脱咗 智慧牙,上下都脱咗,但 牙骹 擘大 口及食飯都很痛,只係脱咗牙個邊.......man yingsheung : 小朋友門牙崩了
病患者女 - 2歲 我的女兒門牙撞崩了少少,崩位大概半粒芝麻大小,如不理會不會很易蛀牙,還是要去補牙,我.......Alex : 牙齦炎比牙醫睇定係西醫消炎
病患者男 - 17歲 牙齦炎比牙醫睇定係西醫消炎?牙齦炎一般幾耐好?.......kwong lai ting : 法郎質流失杜牙
病患者女 - 35歲 口腔上下左右內的牙齒發炎痺痛,牙醫說我可能天生法郎質不足,而導致牙齒神經線痺同發炎.......Christina : 杜完牙根後問題
病患者女 - 46歲 有一隻大牙杜完牙根後太約個半月,後時不得有酸軟感覺 再去看牙醫,再照X Ray .......Lucykwok : 牙齿有裂缝
病患者女 - 32歲 本身门牙生牙瘡杜過,發現後面有裂缝,呢二曰有軟軟地!是否會有细菌入左,之前牙瘡位置....... 發出提問使用細則
致陳思昕醫生 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