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34541 ] Stephanie
磨平了幾隻牙齒
病患者女
醫生你好‘我想請問如果之前因為一時不智 去牙醫度磨平了幾隻牙齒’現在發現咬食物時不適和過度刮舌‘請問有方法補救嗎?可以不用脫牙情況下補救到嗎?
醫生你好‘我想請問如果之前因為一時不智 去牙醫度磨平了幾隻牙齒’現在發現咬食物時不適和過度刮舌‘請問有方法補救嗎?可以不用脫牙情況下補救到嗎?
陳思昕醫生回覆:
1/20/2025
1/20/2025
親愛的 Stephanie,您好:
感謝您抽時間向我們查詢!看到您對牙齒的情況感到困擾,我非常明白您的擔憂,以下是我給您的建議:
1. 磨平牙齒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牙齒表面被磨平後,保護層(琺瑯質)可能會受損,這可能導致咀嚼時的敏感或不適。同時,牙齒形狀的改變可能對舌頭產生摩擦,導致刮傷或不舒服。
2. 是否需要脫牙?
您提到希望避免脫牙的情況,這一點其實不用太擔心。大部分這類情況是可以通過修復技術來解決的,並不需要進一步拔牙。
3. 補救方案
目前有幾個常見的方式可以幫助恢復牙齒的功能和舒適度:
• 牙齒形狀修復:牙醫可以使用牙色樹脂或牙冠材料,根據原本的形狀對牙齒進行修復,減少對舌頭和口腔其他部分的摩擦,同時恢復咀嚼功能。
• 咬合調整:通過檢查您的牙齒排列和咬合情況,確保修復後的牙齒和其他牙齒協調工作,減少不適感。
• 磨牙防護:如果磨牙是造成牙齒問題的原因,配戴夜間咬合板可以有效減少進一步磨損,保護您的牙齒。
4. 下一步建議
為了更準確地了解您的情況,我建議您盡早安排牙科檢查。我們可以透過仔細的檢查,評估牙齒的受損程度並為您設計最合適的治療計劃。
若您還有其他疑問或需要進一步資訊,請隨時與我們聯絡。我們非常樂意協助您,讓您早日恢復舒適的咀嚼和日常生活。
祝您一切安好!
家仁牙科中心 陳醫生 敬上
感謝您抽時間向我們查詢!看到您對牙齒的情況感到困擾,我非常明白您的擔憂,以下是我給您的建議:
1. 磨平牙齒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牙齒表面被磨平後,保護層(琺瑯質)可能會受損,這可能導致咀嚼時的敏感或不適。同時,牙齒形狀的改變可能對舌頭產生摩擦,導致刮傷或不舒服。
2. 是否需要脫牙?
您提到希望避免脫牙的情況,這一點其實不用太擔心。大部分這類情況是可以通過修復技術來解決的,並不需要進一步拔牙。
3. 補救方案
目前有幾個常見的方式可以幫助恢復牙齒的功能和舒適度:
• 牙齒形狀修復:牙醫可以使用牙色樹脂或牙冠材料,根據原本的形狀對牙齒進行修復,減少對舌頭和口腔其他部分的摩擦,同時恢復咀嚼功能。
• 咬合調整:通過檢查您的牙齒排列和咬合情況,確保修復後的牙齒和其他牙齒協調工作,減少不適感。
• 磨牙防護:如果磨牙是造成牙齒問題的原因,配戴夜間咬合板可以有效減少進一步磨損,保護您的牙齒。
4. 下一步建議
為了更準確地了解您的情況,我建議您盡早安排牙科檢查。我們可以透過仔細的檢查,評估牙齒的受損程度並為您設計最合適的治療計劃。
若您還有其他疑問或需要進一步資訊,請隨時與我們聯絡。我們非常樂意協助您,讓您早日恢復舒適的咀嚼和日常生活。
祝您一切安好!
家仁牙科中心 陳醫生 敬上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不能作診症用途,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Jessica : 杜牙根後不適
病患者女 - 30-40歲 在9月頭既時候完成左杜牙根 落埋牙柱 到呢家仲會有不適,去睇過牙髓科醫生.......Peggy : 杜牙根
病患者女 - 50歲 杜牙根裝上牙套差不多一年最近食野覺得酸軟是什麼問題.......Wong wah : 脫智慧牙
病患者男 - 57歲 兩星期前,脱咗 智慧牙,上下都脱咗,但 牙骹 擘大 口及食飯都很痛,只係脱咗牙個邊.......man yingsheung : 小朋友門牙崩了
病患者女 - 2歲 我的女兒門牙撞崩了少少,崩位大概半粒芝麻大小,如不理會不會很易蛀牙,還是要去補牙,我.......Alex : 牙齦炎比牙醫睇定係西醫消炎
病患者男 - 17歲 牙齦炎比牙醫睇定係西醫消炎?牙齦炎一般幾耐好?.......kwong lai ting : 法郎質流失杜牙
病患者女 - 35歲 口腔上下左右內的牙齒發炎痺痛,牙醫說我可能天生法郎質不足,而導致牙齒神經線痺同發炎.......Christina : 杜完牙根後問題
病患者女 - 46歲 有一隻大牙杜完牙根後太約個半月,後時不得有酸軟感覺 再去看牙醫,再照X Ray .......Lucykwok : 牙齿有裂缝
病患者女 - 32歲 本身门牙生牙瘡杜過,發現後面有裂缝,呢二曰有軟軟地!是否會有细菌入左,之前牙瘡位置....... 發出提問使用細則
致陳思昕醫生 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