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醫護資訊
全新聖保祿醫院腫瘤科放射治療中心 12月9日起投入服務
聖保祿醫院
2024年12月9日
癌症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健康問題,特別是在許多已發展國家中。隨著香港人口的老齡化,癌症新病例的數量持續攀升。
聖保祿醫院腫瘤科中心擁有跨專科醫療團隊,致力於為癌症患者提供一站式專業腫瘤治療及全人護理服務。 除腫瘤科日間中心提供專科診症及癌症藥物治療服務以外,我們新設的腫瘤科放射治療中心,亦於12月9日起投入服務。
腫瘤科放射治療中心設備先進完善,環境寬敞舒適。本中心的放射治療團隊致力以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各種先進放射治療技術,為每位病人提供個人化、最適切的優質治療計劃。除了立體定位、體積和強度調控治療外,中心更引進嶄新的表面導航放射治療技術。此系統能實時監測病人表面位置的細微變化,無需在病人身上做任何標記,治療過程不留痕跡。系統能持續監控治療過程,當發現位置偏移時立即暫停治療,大大提升治療的精確度和安全性,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選擇。
聖保祿醫院腫瘤科中心全力照顧患者的身、心、靈的需要,陪伴病人度過治療歷程。如有任何腫瘤科的疑問,歡迎查詢及預約。腫瘤科中心查詢電話及服務詳情連結如下:
腫瘤科日間中心 電話:2830 3937
https://www.stpaul.org.hk/tc/center-and-service/detail/oncology-day-centre
腫瘤科放射治療中心 電話:2830 8637
https://www.stpaul.org.hk/tc/center-and-service/detail/oncology-radiotherapy-centre-commencing-soon
【ExBrain 腦健康賦能訓練方案】:新科技助力大腦健康
香港樂齡網
2024年12月4日
隨著社會步入「超高齡化時代」,維持和改善大腦功能變得越來越重要。針對這一需求,ExBrain推出了一套創新的腦健康賦能訓練方案,結合了最新的科技與腦科學研究,旨在預防和延緩失智症的發生。
這一訓練方案由日本東北大學和日立高新技術共同研發,利用一款超小型的大腦活動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隨時測量大腦的活動狀態。研究指出,透過測量鍛煉過程中的大腦活動,能更有效地進行大腦訓練。
主要功能包括:
即時腦力數據測量:配戴腦活力感知器,利用近紅外光技術偵測大腦前額皮質的血液循環,並收集神經反饋數據。
個性化的腦力訓練:通過專為提高反應力、注意力及記憶力設計的遊戲,持續激活大腦,促進外側大腦前額皮質的活性。
可視化訓練日誌:提供個人訓練的可視化記錄,讓使用者能夠明確自己的進步與目標。
臨床評估結合:結合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和簡易心智量表(MMSE),進行前後測對照,利用大數據進行後續追蹤與分析。
藉由「腦力健檢」與「腦力訓練」形成照護迴圈,ExBrain方案不僅提升思考速率與專注力,還能有效增強記憶力。
此應用程序由擁有30年腦科學研究經驗的東北大學教授川島隆太博士設計,旨在幫助使用者隨時監控大腦狀態,並激活其大腦潛能。ExBrain腦健康賦能訓練方案,將科技與健康結合,為每個人提供了一條維持大腦健康的新途徑。
九龍醫院報告新增耳念珠菌病例 加強感染控制措施
九龍醫院
2024年12月3日
九龍醫院今日(12月3日)發佈消息,針對早前報告的耳念珠菌病例,經接觸追蹤調查後,醫院再次發現一名74歲男病人帶有耳念珠菌,但目前並無感染徵狀。該名病人已於早前出院。
九龍醫院強調,為了防止耳念珠菌的進一步擴散,醫院將根據既定指引,對病人的緊密接觸者展開追蹤篩查,並已加強執行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包括:
- 徹底清潔及消毒相關病房;
- 加強病人入院篩查及環境篩查;
- 嚴格執行接觸傳播防護措施,並加強員工及病人的手部衛生。
醫院已向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及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呈報有關個案,並將持續跟進情況,以確保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安全。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市民注意感染控制,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障自身及他人的健康。
暫停英國、波蘭和日本部分地區禽肉及禽類產品進口
食物安全中心
2024年12月30日
2024年12月30日——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今日宣布,因應世界動物衞生組織及日本農林水產省的通報,因英國諾福克郡南諾福克區、波蘭西里西亞省Częstochowa區及日本茨城縣爆發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決定即時暫停從上述地區進口禽肉及禽類產品,包括禽蛋,以保障本港公眾健康。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今年首九個月,香港從英國進口約900公噸冰鮮和冷藏禽肉及約99萬隻禽蛋,從波蘭進口約3480公噸冷藏禽肉,從日本進口約2000公噸冷藏禽肉及約2億2742萬隻禽蛋。
食安中心發言人表示,已就事件聯絡相關國家的當局,並將持續監察世界動物衞生組織及有關機構發出的禽流感疫情消息,以根據疫情發展採取適當行動。
此次進口暫停措施旨在防範禽流感對公共健康的潛在威脅,並強調了政府在保障市民健康方面的高度警覺性。消費者在選購禽肉及禽類產品時,應留意來源和安全資訊,以確保食品安全。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狂蜜病中毒個案 提醒市民注意蜂蜜來源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2024年12月2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12月2日)宣布正在調查一起狂蜜病中毒個案,並呼籲市民在購買蜂蜜時務必選擇可靠的來源。
據報導,一名57歲男子於11月29日進食蜂蜜約三小時後,出現頭暈及暈厥的症狀。該名男子於11月30日被送往北大嶼山醫院,後來轉送至瑪嘉烈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最終臨床診斷為狂蜜病中毒,目前情況穩定。
初步調查顯示,該名男子所食用的蜂蜜是由其友人從尼泊爾帶回香港的,懷疑此次中毒事件可能與梫木毒素有關。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狂蜜病中毒是由食用含有梫木毒素的蜂蜜引起,梫木毒素為杜鵑花科植物所產生的一種神經毒素,會影響神經和肌肉功能。
發言人指出,狂蜜病的中毒症狀包括進食後短時間內出現噁心、嘔吐、腹瀉、頭暈及乏力,嚴重情況下則可能導致低血壓、心律減慢或休克。
為了保障市民健康,衞生防護中心建議:
從可靠的來源或養蜂場購買蜂蜜;
丟棄帶有苦味或澀味的蜂蜜,因為這可能是含有梫木毒素的徵兆;
特別留意來自印度、尼泊爾和土耳其黑海地區的蜂蜜,因為這些地區的蜂蜜曾經引發過與梫木毒素相關的中毒案例。
此事件再度提醒市民,在選擇食品時需謹慎,以確保自身的健康安全。
上一頁
下一頁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