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醫護資訊
香港中醫醫院與三大學簽署合作協議 推動中醫藥發展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年9月9日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出席香港中醫醫院與浸會大學、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的合作協議簽署儀式,見證香港中醫醫院正式成為這三所大學的中醫藥教學醫院。此舉旨在推動香港中醫藥的高質量、高水平及全方位發展。
香港中醫醫院計劃於12月分階段投入服務,將提供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及針灸科等六個中醫分科服務。三所大學的中醫藥專家將參與制訂臨床標準與指引,確保為市民提供優質且安全的醫療服務。
作為中醫藥教學醫院,香港中醫醫院將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本地臨床實習及深造培訓,並成為中醫藥人才的培訓基地。醫院的多樣化病例也將與大學的科研力量相結合,推進中醫藥的科研發展。此外,該醫院將透過三所大學的國際學術網絡,加強與內地及海外的合作,助力中醫藥的國際化。
盧寵茂表示,這一合作是香港中醫藥服務、教學培訓及科研的重要里程碑,期望香港中醫醫院與三所大學能夠發揮協同效應,推動中醫藥的創新與發展。政府將全力支持這一合作,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平台,為國家中醫藥的發展貢獻力量。
香港中醫醫院位於將軍澳,採用公私營協作模式,由政府全資興建,並委託浸會大學負責管理及營運。這一新醫院的開設將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多中醫藥服務,促進健康福祉。
香港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將於9月25日展開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年9月8日
香港政府宣布2025至26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將於9月25日正式啟動。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總監徐樂堅在記者會上介紹了計劃的詳細內容,並分享了去年接種的成功數據,超過209萬劑流感疫苗的接種量創下歷史新高。
為鼓勵市民積極接種流感疫苗,今年的計劃將擴大資助範圍,特別是針對18至49歲的長期病患者,無論其經濟狀況如何,都可獲得免費或資助的疫苗接種。此外,學校方面也將優化外展計劃,允許學校選擇噴鼻式減活流感疫苗和注射式滅活疫苗的混合使用。
徐樂堅指出,在過去一個流感季節中,曾有49名18至49歲的嚴重流感患者,65%的人患有長期疾病,因此擴展合資格組別至該年齡段的長期病患者尤為重要。
今年,政府也推出了針對私家醫生的先導計劃,旨在穩定疫苗供應並減低市民在私家診所接種疫苗的經濟負擔。所有18歲以上的合資格人士需在醫健通登記,才能接種免費或資助的流感疫苗。
目前,參與疫苗學校外展計劃的學校數量已達約2,300間,參與率接近99%。不參加計劃的學校需提前通知衛生署,並將在網站上公佈不參與的學校名單,提醒家長自行安排子女接種疫苗。
這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疫苗接種率,進一步保護市民健康,減少流感的影響。
【腸胃肝臟科專科 】曾啟鋒醫生執業資料更新告示
腸胃肝臟科 - 曾啟鋒醫生
2025年9月5日
醫務資料更新告示
曾啟鋒醫生〈腸胃肝臟科〉
相關之執業資料已更新為:
啟健醫務中心
九龍尖沙咀漢口道28號亞太中心8樓812室
聯絡電話:21163237
Medicus Centre
Room 812, 8/F, Hong Kong Pacific Centre, 28 Hankow Road, Tsim Sha Tsui, Kowloon
Tel: 21163237
( 已完成 Seedoctor 醫務資料認證程序 update:Sep 2025 )
港大醫學院揭示鼻咽癌擴散的病毒機制 新療法前景光明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2025年9月4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與鼻咽癌密切相關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能夠改變癌細胞內部基因組的三維結構,這一突破性發現為靶向治療開闢了新途徑。
研究表明,EB病毒在全球超過95%的成人中存在,儘管大多數感染通常無症狀,但卻與多種癌症,尤其是鼻咽癌有關。這種癌症在中國南部尤為常見,且癌症擴散是患者的重要死因之一。研究指出,現有的治療方法如放射療法和化療對抗癌症擴散的效果有限,導致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大幅下降。
研究團隊利用尖端基因組技術,探討EB病毒如何驅動癌症擴散。他們發現,EB病毒能夠精確地鉤附於腫瘤細胞的DNA上,重新組合其結構,進而影響細胞的行為。這一過程讓病毒逃避免疫系統的監視,並促進腫瘤的生長。
通過分析177名新確診鼻咽癌患者的腫瘤樣本,研究人員首次識別出一組由EB病毒調控的關鍵基因,這些基因不僅能預測癌症擴散的風險,還賦予腫瘤細胞攻擊免疫系統的特性。
對於未來的治療,研究團隊計劃針對EB病毒的「鉤附」機制進行靶向治療。研究顯示,通過表觀遺傳藥物和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成功破壞EB病毒與癌細胞的連接,顯著減少了病毒數量並降低腫瘤生長速度。
代葳教授表示,這一發現不僅有望改善鼻咽癌的治療效果,還能幫助醫生識別高風險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未來團隊將進一步探索EB病毒的作用機制,以期開發出更有效的鼻咽癌治療方法,挽救更多生命。
港大醫學院:四分之一50歲以上居民患輕度視力障礙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2025年9月29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宣布,經由南區社區眼科檢查計劃的研究發現,超過27%的50歲或以上居民存在輕度視力障礙,顯示出香港老齡化社會中潛藏的公共衛生危機。
這項計劃耗資4,575萬港元,於2019年啟動,旨在為21,637名老年居民進行全面的眼科檢查,並提供先進的診斷測試。結果顯示,許多患有視力障礙的居民其實只需配戴合適的眼鏡,這一比率可從27.2%降至11.1%。研究指出,屈光不正和白內障是可逆性視力障礙的主要原因。
此次檢查計劃成功轉介了5,843名參與者至眼科專科進行後續治療,揭示社區中存在大量未診斷的眼疾,包括威脅視力的白內障和青光眼。
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的梁啟信教授指出,這些結果強調了眼科保健系統面臨的挑戰,並強調了推廣視力檢查的重要性。視力障礙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會增加經濟負擔,並導致生活自主性下降。
施愷廸醫生表示,這一計劃不僅提供了眼科檢查,還結合了健康教育,提高了公眾對眼科檢查重要性的認識。這種創新的合作模式為香港的社區健康篩查設立了新標準,並展示了政府、學術機構和社區協作的潛力。
隨著計劃的完成,港大醫學院希望能進一步倡導擴大社區眼科檢查計劃,提升視力矯正服務的普及性,並改善香港市民的眼科健康。
下一頁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