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鄭志樂醫生答問
鄭志樂醫生(男)
Dr. Chang Chi Lok
精神科
值得推介 : 1
會員#14352 NG KA CHUN
關於憂鬱症
醫生,你好。我想請問本人的記性和集中力變差,頭腦常常混亂和一片空白,諗嘢又好慢,思考又缺乏目的性和結構性,
腦海常常充滿話自己無用的想法,充滿內疚心,又常常不開心,對好多活動都無興趣,無動力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又不想去學習新事物,又會有一啲強迫思維和行為等。以上徵狀本人都維持了一段長時間,覺得十分痛苦。以上種種是否就是與憂鬱症有關,食藥又是否幫到我呢?謝謝醫生!
鄭志樂 醫生回覆
你的症狀與憂鬱症吻合,如情況持續兩星期以上,便是憂鬱症了。其他病徵還有睡眠和胃口異常,體重下降等,嚴重的有自殺念頭。
現今醫學上有確實証據藥物如血清素調節劑等能有效治療憂鬱症。如血清素調節劑未能治癒,更新的藥物如血清素及副腎上腺調節劑和多巴胺調節劑也有幫助。
心理治療是另一方向治療憂鬱症。
憂鬱症的後果嚴重,既有方法能根治,應及早求醫。
鄭上。
會員# Maggie
醫生是否不需要同病人講,食了藥會有什麼唔舒服和副作用
由醫情緒病至到現在,我一直都唔知道自己食的藥有副作用。我睇過兩個醫生,兩個醫生沒有講給我知,食了藥會令身體唔舒服和有副作用。而每次見醫生,醫生會問近期情緒怎樣,我就會講情緒方面的事,醫生都沒有問食了藥身體有沒有唔舒服,所以身體有少許唔舒服我都沒有講,除非好唔舒服才會講。直到第二個是政府醫生轉了新藥給我,晚上食了藥,第二日早上心胸好唔舒服,呼吸好慢,我以為休息一陣會沒有事,到了中午心胸都依然唔舒服,呼吸都係好慢,我住榕樹灣,所以不方便出入,我就打電話問醫生,最後回覆就是返去再睇,藥繼唔繼續食,就自己話事,我就上網查返自己食過的藥,才知道一直有少許唔舒服就是副作用。我知道醫精神科的藥有好多都有副作用,請問醫生是否不需要同病人講,關於藥的副作用或食了有什麼唔舒服,還有食了醫情緒病的藥,會否改變本來的性格和情緒。
鄭志樂 醫生回覆
其實所有藥都有副作用,傷風藥會有睡意,必理痛對肝功能有影響,只是未必每個病人都會出現這些副作用。因此,大部分醫生只會在處方新的藥物時對病人提及一些常見或嚴重的副作用。醫生不可能將藥物的所有潛在副作用告知病人,否則可能少了時間了解更重要的病情。簡單如阿斯匹靈也有十種以上的副作用,精神科藥物更不在話下。
作為病人,如服藥後有甚麽不適,第一時間是告知處方藥物給你的醫生。你的做法很對。傳統的情緒病藥物較多副作用,但新一代的情緒藥已進步很多,有些比常用的血清素更少副作用。但這些藥只能治療情緒病,不會改變性格的。要改變思想上的謬誤,放下過去的執着,心理治療會是比情緒病的藥物更好的選擇。
鄭上
會員# maggie
謝謝你的意見,我應該怎樣做
父母的問題唔講住,因我發覺越醫情緒越有問題,我職業是sales,平時要攞重的物品,所以最初是醫頸椎病,第一個醫生開了幾次醫頸椎病藥我食,只有少許好,醫生話佢開的藥,大多數都醫到頸椎病,再交談中,佢就話我有情緒失調,所以我食藥唔好的原因,之後就是我之前寫的,介紹睇精神科醫生,上年到現在,我覺得平時的我是正常唔會好似醫情緒的我,以前的喜怒哀樂同現在的唔同,昨天我看政府的精神科醫生是第二次,佢令到我好激憤,本來1月頭覆診,我病了沒有覆診,佢地排到3月尾才覆診,醫生執著我沒有盡時覆診,就屈我沒有盡時食藥,又話我遲返去覆診,就照開返第一次藥給我,佢開的藥是根據私家精神醫生的藥精簡開給我食,其實食了私家的藥,骨係沒有痛,但情緒就同我以前唔同,我就同佢講食了藥的情況,骨都是繼續痛,情緒都唔正常,開頭佢唔轉藥給我,堅持佢係跟私家的藥精簡,最後佢轉了第二種藥,之後佢冇理我情緒怎樣,只叫我再約下次盡時覆診,因為過程中,醫生態度和說話沒有理我感受,所以我同醫院講要轉睇第二個醫生,回覆只有醫生唔做,所以轉不到醫生。晚上食了藥,早上起身,個心胸唔舒服返唔到工,我住離島,到了下午都一直唔舒服,我打電話問醫生可否開返張醫生紙給我在家休息,佢要我返去睇才會開,佢沒有講藥是否繼續食,我去了睇街症開了消炎藥,我問街症醫生是否繼續食精神科醫生的藥,佢叫我問返精神科醫生,最後精神科醫生叫我自己決定食唔食,佢沒有醫德,幸好我有醫管局詢問的電話,佢說可以食,我現在怎樣做。
鄭志樂 醫生回覆
Dear Maggie,
正如之前所說, 痛也可以是情緒的病徵,情緒病有如放大鏡,能放大痛楚的感覺,所以想減輕痛楚,先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當政府醫生未能處理好你的問題時,你便可能要找私家的精神科專科醫生,或有精神科文憑的家庭醫生,他們的收費會較容易負擔的。也許可以看一兩次私家醫生,當藥物得到適當的調教後,便回政府診所覆診,這也是一個可考慮的方法。
除找醫生求醫外,自己也應調節日常生活方法和處理壓力方法。你家住離島,空間會大些吧?空閒時可在家附近散散步,望遠處,放慢呼吸,感受自然環境,也許會發現自己的問題並非如自己想得這麽糟。找找朋友傾偈,也許發現父母的問題亦非自己獨有,也非自己處理不來。是自己冀望能完美解決問題嗎?還是有些問題解決不了仍可好好生活下去呢?
不要把時間表排得密密麻麻,留些時間給自己閒着,休息,放鬆,照顧自己的需要,心情自然會慢慢好轉。
鄭上。
會員# maggie
頸椎病和情緒失調
上年4月照x-ray有頸椎病,醫生給了醫頸椎病藥,我食了沒有好,之後醫生同我交談中發覺我有情緒失調,醫生寫了轉介信去政府醫院排期睇精神科和骨科,排期的時間太長,在這段時間我經常都要睇醫生和要醫生寫紙給我休息,而且食醫生的藥沒有好,我提議醫生介紹私家精神科醫生給我,睇了之後,食了藥骨沒有痛,但情緒上我覺有問題,平時老闆罵我,我會生氣,但當時我會不開心和哭。另我告訴醫生,我由細到大都覺得父母對我不夠好,所以心裡不開心,但每次覆診醫生都會繼續談父母的事,令我每次睇完都不開心,因為這樣我沒有再睇和剛可以睇政府精神科,睇了政府精神科開了藥給我,骨又再痛,我又去睇中醫和做物理治療,但骨痛繼續痛,之前我有時間都會搵父母,心情沒有問題的,現在已經不想搵父母,每次搵完父母,心情不開心,還會想哭。請問我現在應該怎樣做,謝謝。
鄭志樂 醫生回覆
Dear Maggie,
自小覺得父母對自己不夠好,這可會令自小缺乏安全感,長期不開心,經常想哭也是抑鬱症的一種徵狀。
應正視問題,敞開心窗,向父母說出感受。以父母的角度看這個問題。試試明白父母的困難,願諒父母。
另,情緒也可放大頸痛,痛症也可以是情緒病的病癥。可試試留意心情不佳時,痛楚有否轉差。
有問題應及早求醫。
祝早日康復。
鄭上。
會員# clavin
情緒問題
幾個月前開始 我突然唔知點解自己係屋企驚 坐車又驚 多人又驚 想出去又怕暈地 以家起身個心好唔知點咁 有時暈 個胃又脹好辛苦 成日突然又喊 抖大氣又抖唔到感覺 體重一直下降 無乜胃口食野 但我睇左中醫 醫師話我心血少脾腎虛 其實係唔係咁先出現左呢個問題呢 希望解答到我 謝謝
鄭志樂 醫生回覆
你的病情與廣場恐懼症很相似。你是否在不能即時離開的地方很害怕?如在人群中,長途車上,特別感到焦慮?這些焦慮會引發身心症狀,如心悸、呼吸困難、反胃,食慾不振,更可能併發抑鬱症,持續情緒低落,沒精打彩,對甚麼事情也不感興趣。
現今醫學已掌握治療廣場恐懼症的方法,藥物主要有血清素調節劑和鎮靜劑,它們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作用,從而減少焦慮和相關症狀。血清素調節劑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能增加腦細胞之間的血清素有效濃度,使其回復平衡。例子有氟西汀(fluoxetine)、帕羅西汀(paroxetine)和舍曲林(sertraline)等。苯二氮類鎮靜劑 (Benzodiazepines) 有快速的鎮靜作用,可以在短時間內減輕部分驚恐症狀。例子有地西泮(Diazepam)、氯氮 (Clonazepam) 和勞拉西泮(Lorazepam)等。
心理治療
定時運動、充足的睡眠和有規律的飲食習慣可以幫助減少發作的頻率。減少和避免使用咖啡因和其他興奮劑也對減少發作有幫助。患者也可學習放鬆訓練 (Relaxation Training)和呼吸練習 (Breathing Retraining),藉著循序漸進的肌肉放鬆和緩慢腹部式呼吸練習,來解除因為壓力所產生的身體緊張狀態,從而控制本身的焦慮和恐懼。
近年來西方精神醫學開始硏究靜觀 (mindfulness),並應用於心理治療中。治療師安排患者坐在一張舒適的椅子上,吩咐他閉起雙眼,讓身體放鬆,留意當下身、心的每一刻反應,注意思想和感受,從而進入靜觀狀態。透過靜觀,可把負面念頭除去,使心境保持平靜,培養不批評、無求、接納和隨緣的態度,焦慮也會隨之而去。
祝早日康復。
鄭上
上一頁
下一頁
醫務信箱
致 鄭志樂醫生 提問:
名稱:
E-mail
標題:
患者年齡:
患者性別:
男
女
詳細問題
** 相關提問將轉至睇中醫網獲取更多專業意見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名片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