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鄭志樂醫生答問
鄭志樂醫生(男)
Dr. Chang Chi Lok
精神科
值得推介 : 1
會員#14776 sing
lorans成癮疑問
病患者男
lorans吃四星期以上會成癮
而我吃了26天 每次半粒 非常接近四星期
最近2天想停吃這藥都睡不到 請問這代表我已成隱了嗎?
和請問danxipress這藥能幫助藥物成癮者嗎?
建議在什麼時候服用?
鄭志樂 醫生回覆
4 星期只是指引,指一般情況不宜服Lorans 超過28天。
但也有病人在服用2,3星期後已上癮。
你停服lorans後失眠可能反映你已上癮,也可能是你本來的情緒病徵,而Lorans抑壓了失眠的病徵。
Danxipress 是常用的抗焦慮藥,有輕微嗜睡作用,可助入眠。但這藥也有其他副作用,應詢問你的主診醫生後才服用。
會員#14776 sing
escitalopram 的副作用
病患者男 - 21歲
escitalopram 的副作用有 失眠、嗜睡
那請問這藥是幫助睡眠還是會令人睡不到
和請問這藥可以可以分開早晚各半粒嗎?
鄭志樂 醫生回覆
escitalopram 是常用的血清素調節劑,用來醫治抑鬱症和其他情緒病。
副作用因人而異,有些人會失眠,有些人會嗜睡。在我醫治過的病人當中,對這藥有嗜睡的副作用較用。
視乎病人對這藥的反應,是可以早晚分開服用半粒。
會員#14776 sing
請問手淫會加重焦慮症等精神疾病嗎
病患者男 - 21歲
請問手淫會加重焦慮症等精神疾病嗎?
和請問精神藥物需吃多久才會有明顯效果
例如escitalopram,fluoxetine
鄭志樂 醫生回覆
那要看你手淫的原因和頻密程度。如困是純粹是發洩性慾和不太頻密,則不會加重焦慮。
但如果是用來分散注意力和太頻密,卻可能會加重焦慮症狀。
escitalopram,fluoxetine是血清素調節劑,常用來治療抑鬱和焦慮症。一般需要兩星期才見效。
而鎮定劑,如xanax, clonazepam 卻有即時效果,但長服有機會上癮,所以只會作短期服用。
會員#14776 sing
焦慮症問題
病患者男
一直持續有輕微壓力 但沒受大激烈,沒增力壓力
焦慮症突然加強和出現抑鬱 請問為何會突然惡化?
鄭志樂 醫生回覆
人的情緒每天也不同,內心每天也有變化。所以即使沒有外來壓力,也可以有情緒上的惡化。
再者,當你以為外在環境沒有給你太大壓力時,也不代表外在環境沒有給你壓力。
想想每天的生活都有不同嗎?日常瑣碎事的煩惱累積起來的壓力可能比單一重大事件更難受。
應學習接受變化,增強抗壓能力,欣賞日常簡單開心的事。壓力,無論大或小,也不會打擾你。
會員#15579 Stephen
躁狂抑鬱症
你好, 醫生:
朋友媽媽懷疑忠上躁狂症, 經常因小事或無故大吵大鬧。
而近日因喉嚨不適去看普通科時, 醫生指可能是躁狂症的症狀之一, 她立即不能接受破口大罵, 而醫生也開了鎮靜劑藥物給她, 但回家後也是不相信這醫生, 更加沒有服食藥物。家人也有好心提醒她要食藥, 但換來是變成她針對大罵的目標。
因家人已多次嘗試與她傾訴是否有甚麼原因令她經常發火罵人, 但總是引發了她覺得自己沒有問題或女兒對她不好不孝順等結果, 最後也不能叫她看醫生。
1) 請問在這種情況下, 有沒有其他基構或方法可以誘使她去看醫生或吃藥?
希望醫生在百忙中能抽空提供意見, 十分感謝。
Stephen
鄭志樂 醫生回覆
Dear Stephen,
很同情你的遭遇,家人患躁狂症確能對家人產生很有壓力,必須及早治療,否則會令媽媽和家人關係更加惡化.
可試試以誘導式問題問媽媽何時開始感到生活上有改變, 如身邊人覺得她脾氣轉了,或她自己也覺得脾氣變了,睡眠少了等等.當她也察覺到有改變時,便問她是甚麽引致這些改變.為了她心愛的人,她原意找專業人士幫助嗎?
以下是「動機性訪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的技巧, 可以作為參考:
要患者把說話聽得入耳,先要和他打好關係
找患者最信任的人勸導,效果當然會比一般人好。設身處地聆聽他的感受,他感到有人明白自己,會較易接受對方的建議。
從對話中找出他需要改變的原因
生病了已經令患者處於不佳的狀態,還要改變現狀與疾病鬥爭,實在需要很大的動力。只是想治癒和身體健康,對很多患者來說並不足以令他們持之以恆地接受療程。但若患者能看到痊癒後的生活,如與家人有更美好的共聚光陰,與朋友再次投入共同嗜好,,這對患者來說會比單單戰勝病魔更能提起動力。有位患廣場恐懼症患者不肯定時覆診,因每次求醫時乘搭交通工具都令他感到恐懼。言談間發現她極之疼愛兒子,靈機一觸便與她展望兒子長大後的情境,如大學畢業,找到第一份工,成家立室等等,再令她明白若未能治癒廣場恐懼症,她便不能出席兒子的大學畢業典禮,婚禮和許多重要時刻。結果她除了定時覆診外,更勇於接受心理治療,逐步克服面對人多擠迫的恐懼。
與其摔跤,倒不如共舞
對話過程中不宜採取爭辯的態度,與患者爭辯就好比與他摔跤,只會引起他反感,更加不接受建議。以共舞的態度與他對話,他不接納時我們放慢一點,退後一步;他認同時我們可踏前一步,提出更多意見。這樣的對話才是有效的方法。
善用開放式的問題:
若問題可以只會用「是」或「否」來回答,病人未能深切體會健康的重要性。但一些開放式的提問,即病人需要思考,並需要用詳盡的句子來回答的問題,卻能讓病人在思考過程中體會到戒掉壞習慣的迫切性。「失眠對你的生活有沒有影響?」和「失眠對你的生活有甚麼影響?」這兩個提問方法,那個較有效讓病人體會到美好睡眠的重要性呢?
回響:
回應患者的說話,但用另一種演繹方法,令患者從另一角度看同一件事情,甚至有更深入的體會。患者說:「我擔心驚恐症發作,所以若沒有必要外出,總是留在家中。」我們可以回應:「你因為驚恐症而減少出外見朋友,錯過了許多戶外活動,甚至影響工作?你因而感到悶悶不樂?」這樣重覆患者的說話,便更有說服力。
激發動力:
從多方面激發病人的潛在力量,讓他勇於改變現狀。從冀望、能力、原因和需要這四個方向 (i.e. DARN: desire, ability, reason, and need) 增加他的動機。希望快樂地過正常的生活嗎?可以選擇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嗎?若身心健康,行動自如,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甚麼?想解決現在的問題,需要由那裏開始?這些問題都可作為激發動力的方向。
與患者一起訂下計劃
協助患者設計改變的計劃,讓患者積極參與設計整個計劃,他越投入參與,他履行的機會越大。萬事起頭難,所以計劃的最初幾個步驟最好設計得簡單並容易達到。完成了最初的幾個步驟後,便能勢如破竹將履行整個計劃。
「動機性訪談」的主旨是激發患者的潛在動機,並非勉強患者做不願意的事情。所以最後的抉擇,還是留給他們自由抉擇。這是尊重個人自由的基本權利,也是持之以恆戒掉壞習慣的不二法門。讓病人自願地選擇改變與否,既不破壞彼此關係,也不易故態復萌。
上一頁
下一頁
醫務信箱
致 鄭志樂醫生 提問:
名稱:
E-mail
標題:
患者年齡:
患者性別:
男
女
詳細問題
** 相關提問將轉至睇中醫網獲取更多專業意見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名片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