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何浩賢醫生答問
何浩賢醫生(男)
Dr. Ho Ho Yin
精神科
值得推介 : 23
會員#23595 SWY
有暴力血腥想法
近幾個月不斷對自己和對他人出現不同的暴力血腥想法,懷疑自己心理變態,有救嗎?
何浩賢 醫生回覆
SWY 你好,
這種不情願的暴力血腥想法有可能是強迫症的症狀。
患者出現這些重覆性的想法,而自己也覺得不合理、害怕自己會發癲。
這些入侵性的想法,而自己也覺得不合理、害怕自己會發癲。嚴重的時候因為這些時常重複出現而影響工作、集中力和情緒。
如果你認為這些症狀困擾你,應該看精神科醫生,這種病是可以治療的。
何浩賢醫生上
會員#23543 CA
老公bipolar問題
病患者男 - 31歲
醫生你好
丈夫被確診bipolar已有10年有多(在我們相識之前)
他因家庭問題及個人經歷原因,性格比較自卑,價值觀有時候亦比較偏頗。他於年初自行停藥,上月出現躁期症狀(瘋狂購物飲酒,性格變得暴躁及自我中心)。他意識到自己復發後,已把提款卡及信用卡交由家人保管,並積極戒酒,但仍抗拒繼續服藥,並希望試用催眠辦法解開心結。
因此本人希望詢問,於這情況下,催眠是否安全或會帶來反效果?
另精神科醫生是否可同時提供心理輔導治療?因本人認為丈夫於服藥其間情緒雖較穩定,但其心結一直存在,導致治療效果不佳。
因他不願意服藥,現時最逼切應怎樣幫助他?精神科醫生?心理醫生?還是催眠治療? 萬分感謝
何浩賢 醫生回覆
CA 你好,
躁鬱症患者不一定接受自己患病,因此常常抗拒服藥。催眠在這方面並沒有科學證據,而小心催眠可能在這時候會勾起內在不穩的情緒,使患者在催眠後情緒容易出現波動。
坦白說,在這時候最重要是回復食藥,沒有方法可以代替。少數治療躁鬱症的藥物除了口服,也有一些長效針劑。步驟是先開始服用有針劑的口服藥,觀察有效和沒有太大的副作用,然後便轉到該藥物的針劑。
但如果病人根本不願意配合,在香港的法律下,唯有待病人出現有傷害自己或傷害別人的念頭時,帶他到醫院,由家人簽子強制送入精神病院。
何浩賢醫生上
會員#22923 蔡先生
吃藥會令鼻敏感加重嗎?
病患者男 - 26歲
吃藥會令鼻敏感加重嗎?
醫生你好,由於我是GAD的病人,疑病素質和軀體化症狀很強,現在於政府看精神科。之前懷疑Remeron 導致鼻敏感鼻塞加強,現在停了3星期改了藥:
1. Duloxetine 60mg 早上一粒
2. Desvenfalaxine 100mg 早上一粒
3. Diazepam 早上一粒PRN
4. Lorazepam 1mg 半粒睡前。
但是鼻敏感和鼻塞沒有特別好,很不舒服。ENT醫生說無野,做哂檢查。想問一下鎮劑或以上藥物會否導致鼻塞感?還是只是焦慮的感覺?謝謝!
何浩賢 醫生回覆
蔡先生你好,
為你翻查過藥物的說明書,並沒有提及你的副作用。在臨床經驗裏也沒有聽說過病人提到這樣的副作用呢。
而你提到你的疑病素質和驅體化症狀比較強,所以雖然不是藥物直接引起的副作用,但你的體質的對藥物會比較敏感,因此有可能要嘗試不同的藥物才能夠找到合適的。
何浩賢醫生上
會員#23278 LEE KWUN YUNG LAWRENCE
精神健康,失眠
病患者男 - 30歲
半年前親人意外離世後,近半年夜晚較難入睡,經常夢見自己同逝去親人一起,夢中會情緒激動至醒。初期有看輔導,但效果不明顯,至今仍然會難入睡及覺得睡覺後仍然很疲倦,是不是應該吃安眠藥協助?
何浩賢 醫生回覆
Kwan Yung,
失眠背後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親人意外過身事出突然,對你的情緒打擊沈重才會出現失眠的狀況。聽見你已經尋求輔導,但幫助亦不大,可想而知打擊是不少的。
這些情緒有可能引起焦慮、抑鬱的症狀,而情緒會在夢裏反映出來。輔導如果有用的話,某程度上可能可以舒緩情緒,但始終如果情緒太強烈,便需要用藥物幫助。
但親人過身的打擊有時候可以維持幾個月、甚至幾年,因此不建議只服安眠藥,因為有機會造成倚賴,而且對背後的情緒不能對症下藥。
可能要考慮一些情緒藥,例如是血清素、抗焦慮藥等等,這些藥不會上癮亦有助睡眠,比安眠藥安全。而通常醫生亦會同時給你一些安眠藥在有需要時服用,以作輔助。
何浩賢醫生上
會員#23182 Selin li
有反覆自殘的狀況
病患者男 - 14歲
兒子近半年來有反覆自殘的狀況,醫生開立得安緒DEANXIT* FC tab膜衣錠(每晚2顆)、羅亞達10mg(每晚2顆)、克癲平0.5mg(每晚1顆)、SR悅康37.5mg(每晚1顆)
想問醫生是甚麼原因? 應如何跟進治療? 可否痊癒?
何浩賢 醫生回覆
Selin 你好,
反覆自殘有可能是情緒問題,例如抑鬱症、躁鬱症等,但情緒問題亦會跟兒子的性格有互動。青少年在這段時期對人際關係、感情等等問題比較敏感,背後的空虛感可以使他有自殘的想法。
家人有時十分徬徨,不知道兒子心裏的狀況。但有時候偏偏勉強要他說出心底話卻容易使他抗拒。因此建議透過醫生讓兒子抒發感受,配合藥物從而達到舒緩情緒的效果。
這類個案一般要深耕細作,急不來。
何浩賢醫生
上一頁
下一頁
醫務信箱
致 何浩賢醫生 提問:
名稱:
E-mail
標題:
患者年齡:
患者性別:
男
女
詳細問題
** 相關提問將轉至睇中醫網獲取更多專業意見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文章
醫生名片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