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張正平醫生文章
張正平醫生(男)
Dr. Cheung Ching Ping
精神科
值得推介 : 27
自閉症譜系障礙可用藥物或輔助療法來根治嗎?
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藥物或其它療法能根治自閉症的社交及溝通困難。現時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從教育及行為訓練著手,幫助他們建立有效的社交溝通及情緒管理技巧,從而加強他們適應學校生活的能力。
被診斷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專業評估人員會按其年齡及需要來安排合適的支援服務。年齡介乎二至五歲的學童,可安排輪候社會福利署轄下的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EETC/E位),到校學前康復服務(OPRS/O位)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弱能兒童計劃(ICCC/ I位) 接受訓練,而有進一步需要的可安排入讀特殊幼兒中心(SCCC/S位)。至於學齡兒童,則可通過學校向教育局申撥資源在校推行有關行為管理、溝通及社交技巧訓練等課程。
至於藥物的應用,其目的是主要為舒緩患者的精神或行為症狀,如攻擊或自殘行為,所有藥物應由醫生處方。暫時有兩款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相關藥物﹕Risperidone 及 Aripiprazole。
至於輔助療法,大部份仍有待確認,未能應用於臨床治療。根據FDA 的資料,以下治療方法對自閉症沒有臨床幫助,甚至可能有害:
(x) 去重金屬療法Chelation Therapies
(x) 高壓氧治療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x) 排毒浸浴治療Detoxifying Clay Baths
(x) 礦物奇跡溶液Mineral Miracle Solution
蛋の圖片設計:小C子
參考資料﹕https://www.fda.gov/consumers/consumer-updates/be-aware-potentially-dangerous-products-and-therapies-claim-treat-autism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齊來認識自閉症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性的發展障礙。自閉症的徵狀對兒童多方面的成長均有影響,包括社交能力、語言發展以及行為模式。每位患者的表現都不相同,有時甚至有很大差異,而這個特點便令到診斷上容易出現分歧。試過有家長曾尋求不同醫生或專家的意見,卻未能為小朋友得到一致的診斷。
自閉症診斷
自閉症是一個臨床診斷,主要通過觀察小朋友的行為表現、溝通能力去作出判斷。即時在科技發逹的現今,仍未能通過血液測試、影像掃描去判斷小朋友是否患有自閉症。有鑑於此,除了依賴臨床專家的主觀判斷外,標準化的評估工具亦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對於徵狀不太明顯的個案。若由已接受培訓的專業人員執行,則會進一步提高診斷的質量和一致性。
自閉症評工具
ADOS-2是一套具國際認可的評估工具,使用者須接受指定及專業的訓練才具使用資格。通過ADOS-2的評估,可以對小朋友的溝通能力、社交互動以及重複性的行為等方面進行評估。對於小朋友來說,評估的過程像是在和心理學家玩耍一樣,過程相對較為輕鬆。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盂蘭節易撞鬼?精神科醫生解構撞鬼真相或與思覺失調有關?!
農曆七月是「鬼門關」大開日子,坊間有不少傳聞指農曆七月是陰氣至重之時,孤魂野鬼容易出沒,所以農曆七月一直被譽為容易「撞鬼」日子。不過,萬一時運低見到鬼魂出現時,又是否一定代表撞邪嗎?精神科專科張正平醫生從醫學角度為大家解構撞鬼真相,背後分分鐘與患上思覺失調有關!
患者酒店隔離期間疑撞鬼?廁所無人卻水聲不斷、房門外無人卻有腳步聲?!
鬼節少不了要談及鬼故事,張正平醫生在此亦為大家分享兩則患者懷疑「撞鬼」實錄。他指,曾接見一名30多歲男患者,對方剛從外國返港,安排酒店接受隔離。他在隔離一星期後,開始出現奇怪現象。他經常聽到房間廁所有水喉聲及沖廁聲,當走進廁所時卻發現水喉及馬桶均沒有異樣。類似事件不斷重複發生,後來更開始聽到門外有腳步聲,慢慢由門外傳至廁所內,但當他打開房門時,卻沒有發現任何人。這些情況逐漸使他感到惶恐不安;有時候,他甚至聽到有不同的聲音在竊竊私語。他嘗試跟酒店職員尋求協助,但經過檢查均沒有發現異樣。
酒店房內牆身有洞口懷疑被人長期監視?深怕自己有生命危險
張醫生續指,患者及後又發現房內牆身有些細小的洞,他懷疑是有人開鑿來監視自己,同時開始擔憂有人會從房內某處出現並傷害自己。最後他終於忍受不了,在過分憂慮及恐懼的情況下只能選擇衝出酒店房門外,更與保安人員發生衝撞。最後待患者情緒穩定過後,他被送往檢疫中心繼續完成隔離。完成隔離後他被家人安排前往求診,終被診斷患上思覺失調。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升中後學習倍感困難 可能是ADHD作怪?
「兒童階段」是人生中的黃金學習時期,童年經歷更會塑造性格,鞏固對世界的認知及個人價值觀。小時候跳跳紮紮、大聲嚷嚷、上課遊魂,父母大多不以為然,認為小朋友只是無心向學,只需多加管教便可。但日子漸長,當孩子升中後,經常因粗心大意、善忘、拖延等等問題,令他們在學業和社交生活中處處碰壁時,家長才驚覺孩子或許患上了ADHD。
ADHD(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即「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是一種腦部發展障礙,主要病徵為活動量過多、注意力渙散、自制能力弱及性格衝動1。ADHD的病徵在孩子踏入「兒童階段」後漸變得明顯,並開始影響他們的課堂表現。但有些家長習慣將小朋友的行為與他們的性格掛鉤,導致不少ADHD患者延至「青年階段」才能確診。
認知不足容易導致延誤治療
精神科專科張正平醫生表示,隨著近年大眾對ADHD的認知有所提升,使有ADHD徵狀的孩童更容易被發現。他說︰「每個患上ADHD的孩童都有不同的徵狀,一般來說過度活躍的情況較容易被老師或家長發現,專注力不足的問題則較為隱性。專注力不足的小朋友可能表現善忘、上課發白日夢、做功課粗心大意、無法注意細節等等1,這些情況會比較影響小朋友自身的學業表現,甚少直接影響到課堂秩序,所以較易被忽略。家長或會歸咎於小朋友性格懶散等問題上,總想着加以觀察再下定論,直到孩子長大後升上中小學,當他們自身的學業問題越來越嚴重時,才發現小朋友有機會是患上ADHD。」張醫生慨嘆,很多情況都因為對病徵的不確定,而延誤孩子接受治療的黃金時期。
若初步懷疑孩子患上ADHD時,建議家長可先諮詢不同老師,了解其行為是否在不同環境(例如校園、補習社等等)及不同課堂均有出現並影響其學習表現。若發現孩子有上述情況,便需及早安排他們進行評估,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ADHD青少年易衝動誤學業
張醫生續指, ADHD對青少年的影響並非只局限於學業,更會影響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形成惡性循環1。他形容青少年因ADHD長久累積不少學業和人際關係的問題,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有些甚至會出現情緒困擾及對抗性行為。他坦言,若青少年時期仍未能妥善處理,成年後問題將更加嚴重,甚至有可能出現濫藥、危駕、情緒病等更複雜問題1。
topick.hket.com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情緒與行為改變 或與認知障礙症有關
老人家常被標籤為「麻煩、食古不化」,家人更可能會對他們的脾氣及舉動感到厭煩,然而有沒有想過,長者的負面思想與行為,可能並非他們故意為之,而是受病情所致?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部份認知障礙症患者會出現行為和心理症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簡稱BPSD),患者的性格及舉措或會跟以往截然不同,建議家人給予體諒,並且應盡早求診,避免病情持續惡化。
精神科專科張正平醫生指出,認知障礙症患者在性格及行為上可以出現180度轉變,例如情緒會變得暴躁、冷漠或疑心極重,甚或出現暴力行為;作息會漸漸變得混亂,有可能日夜顛倒,甚至會突然離家出走,令家人防不勝防。
認知能力衰退 失去時地人概念
為甚麼認知障礙症患者有這種截然不同的改變呢?張醫生解釋,這或源於他們的認知能力下降,大腦功能退化,失去對時、地、人的概念,導致日夜顛倒。「心理上,患者認為自己能力衰退,感到挫敗的同時,亦不懂如何面對,慢慢就會衍生不安情緒,脾氣因此變得暴躁。」他補充說。
然而,大部份患者的家人對「BPSD」症狀缺乏認識,不懂得如何處理,導致問題惡化。張醫生指出,若然家人對老人家失去耐性,經常批評患者或處處針鋒相對,只會加劇這些症狀,老人家的情緒會變得更負面,即使日後發生問題,也不會主動告知家人及求助。
非藥物治療 助穩定不安情緒
面對老人家這些心理及行為改變,在求醫之前,家人或可進行簡單協調,先穩定他們的情緒。張醫生舉例,如果老人家與家傭有齟齬,不妨安排後者到其他處所居住,改由家人陪伴,並且可以安排長者到日間老人中心,讓他們透過活動及社交改善各種症狀。
而針對老人家的心理與行為症狀,醫生會視乎病情處方抗抑鬱藥物或鎮靜劑等等,希望在短期內穩定患者的情緒,再透過非藥物治療長遠改善病情。張醫生舉例,通過翻看舊相、回首往事等懷緬治療方式,有助穩定及安撫患者心情;再通過加強認知訓練,讓他們重新掌握時間概念及溝通技巧,病情便可以慢慢改善。更重要的是,家人應給予體諒與支持,患者才有積極治療的原動力。
張正平醫生提醒: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skypost.ulifestyle.com.hk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下一頁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名片
醫生答問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