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陳澔賢醫生文章
陳澔賢醫生(男)
Dr. Chan Ho Yin
牙科
值得推介 : 56
服食治療骨質疏鬆藥,不要隨便拔牙,可能致顎骨壞死!
治療骨質疏鬆藥物在控制骨質流失同時亦抑制骨頭生長
本港目前流行使用口服藥,包括雙磷酸鹽類藥物(Bisphosphonate)或針劑控制骨質疏鬆病情,有關藥物原理是抑制破骨細胞在骨表面的增生、聚集及活化現象,以達到減緩骨質流失效果。不過,雙磷酸鹽藥物雖然抑制了破骨細胞的活性,但同時亦阻止骨頭代謝,阻礙造骨細胞新生骨骼。
服食治療骨質疏鬆藥後拔牙隨時致顎骨壞死
阻礙造骨細胞新生骨骼會有甚麼問題?當我們拔牙時,齒槽骨上的傷口必需藉由骨頭的吸收和再塑型的過程才能癒合,如正服食骨質疏鬆藥物,不單止令傷口遲遲無法癒合,更有機會導致顎骨壞死,而有關風險更會隨著使用藥物年期而增加。
話你知有咩方法可預防顎骨壞死
如有骨質疏鬆患者不幸出現顎骨壞死問題,又該如何是好?由於雙磷酸鹽類藥物停留在體內骨頭長達10年以上時間,所以停藥後短期內沒有明顯效果。不過,約有6成患者在停藥6至12個月後,顎骨壞死情況有所改善;有4成病例在無進行清創手術的情況下,傷口會自發性癒合。
想有效預防出現顎骨壞死問題,一般骨科醫生都會建議患者在服食骨質疏鬆藥物前先處理好口腔內的牙齒問題,包括將有潛在問題的牙齒拔除、修補蛀牙、治療牙周疾病、製作貼合的義齒假牙等等,避免在使用骨質疏鬆藥物期間需要拔牙的情況。提提大家,在治療開始之後,都應該定期進行洗牙,以保持牙齒健康。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父母口中的假牙到期替換了?如何清潔及保養假牙?
對於一眾老友記來說,擁有一副合適的假牙才能享受健康及快樂生活,但大家又是否知道原來假牙都有到期日子,需要定期更換?在此提醒各位子女,在食飯時如留意到父母的假牙有鬆脫情況,或他們避免進食硬身食物時,不妨問問他們的假牙牙托佩帶了多久,因為他們口中的假牙隨時已經到期需要替換了!
假牙一般使用5至10年後需要更換
一般而言,假牙壽命平均可使用5至10年。假牙是利用了牙齒與口腔內軟組織作為承托,隨著使用者年齡的增長,假牙使用久了後容易受牙齒蛀牙及牙肉收縮影響,令牙托不如以前穩固及舒適。長期佩帶不合適的假牙會引致眾多問題,包括假牙變得愈來愈鬆動、牙肉感到疼痛、進食時容易攝牙罅等等,對使用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困擾,此時使用者或需要更換一副新假牙。提提大家,佩帶假牙後亦需定期見牙醫,約半年作一次檢查,有需要時可以調較假牙,避免牙托愈來愈鬆脫。
假牙保養不當或引致吸入性肺炎
現時有不少假牙使用亞加力膠作為原材料,在假牙表面有很多微細的孔洞,當使用久後容易滋生細菌,對於長期佩帶亞加力膠假牙、免疫力較差的長者來說,如假牙保養不當時,有機會會吸入細菌,甚至引致吸入性肺炎。
假牙的清潔及保養方法:切忌用牙膏清潔假牙!
談及假牙的清潔及保養時,不少人認為用牙膏清潔假牙是最妥當方法,其實是大錯特錯!牙醫是不建議使用牙刷及牙膏清潔假牙,因為牙膏內有很多微粒,如果用牙刷及牙膏直接清潔假牙,容易令假牙刮花表面,並滋生細菌。因此,正確的假牙清潔方法是使用洗潔精或淋浴露,並用牙刷輕輕清潔假牙表面即可。至於晚上睡覺時,必須脫下假牙,並把假牙浸入於清水中,避免假牙彎曲或裂開。提提大家,切忌將假牙浸於滾水或漂白水中,以免破壞假牙。大家亦可以購買市面上的假牙清潔片浸泡假牙,有效對假牙牙菌斑進行化學分解,一星期浸泡3至4次即可。
簡介三類假牙材質
最後,有關於假牙的種類,大致可按材質的不同分為三大類,包括是膠托(acrylic denture)、鋼托 (co-cr denture)及彈性膠托(flexidenture)。膠托假牙較為厚身,適合本身已經失去大部分牙齒的患者,亦較為方便維修及調整牙托;鋼托假牙則較為薄身及貼合,但金屬外觀無美觀度可言。至於彈性膠托是近年才推出市面,集合了前兩者的優點,較薄身及貼合,外觀亦較佳,相信日後會成為主流的假牙種類。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全口植牙 / All-on-4 牙科醫生想你要知的事情!
上一期和大家簡介了全口植牙的原理和歷史,今次以問答方式解答一些關於全口植牙/all-on-4 常見的問題。記得考慮植牙之前要向你相熟的既可以醫生做詳細的諮詢!
全口植牙 VS all-on-4 有什麼分別?
全口植牙是根據現有的牙骨放入植體,義齒是可以分段拆除的;而all-on-4 只在牙骨內植入4支植體,義齒是“一體化”的。 All-on-4 的手術需要截除部分牙骨,再用假牙來代替牙肉,所以沒有任何一種其他全口固定義齒,可以做到像 All-on-4 假牙這樣的美觀、以假亂真。
全口植牙/all-on-4 的流程?
1. 詳細檢查口腔情況 和 病歷,拍攝 CBCT 和 拍攝照片和套取牙模
2. 設計義齒,試戴假, 設計和商討手術方案。
3. 進行植牙手術 和 配戴臨時義齒。
4. 等待病人適應臨時義齒,作出修改並 製做最後的假牙
5. 定期覆診保養!
全口植牙/all-on-4 適合所有人嗎?
簡單講,並非每個人都適合!
全口植牙/all-on-4 通常是針對全口無牙 且 覺得活動假牙不方便使用的患者。術前必須給專業的牙醫評估。
如有嚴重的糖尿病、牙周病、服用骨質酥鬆的口服藥/針劑或無法自理患者,都不建議接受植牙重建。
全口植牙/All-on-4 有什麼風險?
當選擇植牙來做義齒,就要有心理準備假牙破損 或 植體發炎的可能。以All-on-4為例,文獻1指出18年內每三人就會有假牙破損或斷裂的經驗,而每四個人就會有一個會經歷植體發炎。 這些併發症通常可以修復及治療,不必擔心
吸煙可以做植牙嗎?
吸煙並非代表絕對不可做植牙,但患者要清楚明白吸煙會降低植牙的成功率。
因為尼古丁會降低牙骨血液和氧氣流入,減慢新成代謝。與沒吸煙的患者相比,吸煙者的傷口不容易癒合,植牙將來更加容易鬆脫。
所以會建議患者戒菸 或 考慮其他容易維護的植牙義齒方案。
手術過程痛唔痛?要做幾耐?麻醉藥過後會唔會好痛?
植牙手術一般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過程是無痛的。手術過程有經驗的牙科醫生通常2~4小時之內即可完成。 術後會有一週輕微腫痛,一般止痛藥足以止痛。
緊張的患者 或 複雜的個案 可以考慮 靜脈監測麻醉(MAC) 下進行手術,並不需要全身麻醉,在診所便可進行。
縱使植牙有其潛在的風險,但亦是除全口活動假牙之外的最好選擇。選你的治療,除了知道它的好處外,
ref:
1. Clin Implant Dent Relat Res 2019 Aug;21(4):565-577. doi: 10.1111/cid.12769. Epub 2019 Mar 28.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牙齒敏感潛藏危機?! 一文了解牙齒敏感5大成因
很多時我們牙齒出現不適都是由牙齒敏感開始。在甚麼情況下會導致牙齒敏感呢?其實,當大家在飲用凍/熱飲、口腔溫度出現轉變、進食甜或酸性食物時,牙齒會出現酸軟、痺痛及刺痛等症狀,便有機會患上牙齒敏感。整體來說,牙齒敏感的成因可大致分為以下5大原因,大家不妨自我檢測自己的敏感成因屬於哪一種,以及早就醫接受相應治療,改善牙齒敏感情況。
牙齒敏感成因1:接觸刺激源頭令牙齦收縮
最普通導致牙齒敏感成因是牙齦收縮導致象牙質暴露在外。此類患者只限於在飲用冰飲或進食酸性食物時,牙齒才會感到酸軟及痺痛,而且牙齒表面沒有蛀牙、細菌或發炎,當患者移開刺激源頭時,酸軟及痺痛感覺便會立即消失。普通牙齒敏感的處理方法是患者要避免牙齒接觸刺激源頭,包括不要飲用冰凍飲料及進食酸性食物,並使用抗敏感牙膏。另一類較為常見的敏感成因,是洗牙後牙齒變得敏感,但有關症狀於洗牙後一、兩星期後會漸漸消失,這種情況下,患者只需要使用抗敏感牙膏即可減輕敏感症狀。
牙齒敏感成因2:蛀牙
第二個導致牙齒敏感的原因是蛀牙。如患者蛀牙情況已侵入至琺瑯質底下的象牙質時,牙齒開始變得敏感。此時,牙齒除了在飲用冰凍飲料時會感到酸軟及痺痛,當患者進食如朱古力、糖果等甜食或酸性食物時,牙齒都會出現敏感症狀。初期症狀與普通牙齒敏感相若,但牙齒表面或會出現牙洞,患者需要盡快求醫,由牙醫診斷蛀牙情況後進行牙齒修補治療。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倒及牙想箍牙?一招教分何謂「假倒及」!
有不少人為了可以擁有一口整齊美觀的牙齒而選擇箍牙,當中較為常見的箍牙成因便是「倒及牙」。所謂的倒及牙,是指患者在咬合時下顎牙齒較上顎牙齒更突出,在外表上看來形成俗稱的「鞋揪面」。香港目前有14%人患有倒及牙問題,可見倒及牙的情況並不罕見,但大家又知不知道,原來倒及牙都難分真與假,以下會教大家一招自我檢測方法,可以分辨出你的倒及牙是真是假!
倒及牙有得救?先要了解三大倒及牙類別
倒及牙除了影響患者儀容外,長遠更令他們不能利用門牙作咬斷食物的功能,並會因為太過依賴後排牙齒進行咀嚼而令後排牙齒容易磨蝕,甚至出現裂痕。倒及牙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第一是「顎骨性倒及牙」,患者的下顎牙骨相對較長及向前生,令側面看起來下巴較上顎突出較多,形成俗稱的「鞋揪面」。
第二種是「牙齒性倒及牙」,患者的下顎牙骨正常,但下顎牙齒在咬合時較上顎牙齒更為突出。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上一頁
下一頁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名片
醫生答問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