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一顆牙的事:缺牙的連鎖反應你預咗未?
在診所裡,我經常遇到一些香港病人,來的時候只是想「補一補那顆缺牙就算」。但當我用口腔攝影機把口腔情況投影到屏幕上,他們才驚覺——原來缺牙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一連串骨牌效應,正在慢慢破壞整個口腔的咬合系統。
缺牙,就像在牙弓這座「城市」中拆掉了一棟大廈。
乍看之下,只是空出一個位置;但時間一久,鄰近的大廈會傾斜、地基會下陷,整條街的規劃都會失衡。口腔的變化,往往比我們想像中更快、更深遠。
一、鄰牙傾斜——牙縫變大,食物殘渣「長駐」
假設你缺的是左下第一大臼齒。剛開始的幾個月,你可能只是在飲茶時覺得卡到蝦餃皮多一點。但半年後,隔壁的牙齒會開始慢慢傾向缺牙的位置,像書架上少了一本書後旁邊的書自動倒過來。
結果就是牙縫變大、塞牙更頻繁——蘿蔔糕的焦脆邊、燒味的骨邊肉,全都卡在牙縫裡,牙線也很難完全清理乾淨。長期下來,鄰牙牙周組織容易發炎、骨質流失,甚至變得鬆動。
二、對咬牙過長——牙冠伸長,牙根受壓
牙齒是一個很「勤力」的器官,對咬的牙齒會自動尋找接觸點。如果缺了一顆牙,與之咬合的牙齒就會慢慢伸長,像對面樓的天台突然加建一層。
在臨床上,我見過不少病人,缺一顆下牙多年後,上牙已經長到影響咬合,甚至令牙根暴露,牙齒敏感度增加。更糟的是,牙齒伸長後咬力不均,容易在咬硬食物時斷裂。
例子:有位病人愛吃牛腩河和炸魚皮,缺牙多年後,上排對咬牙因過長在咬東西時斷裂,不得不拔除,最後變成兩顆牙同時缺失,治療難度和費用都倍增。
三、咬合崩壞——從單點缺牙到多點失衡
咬合是一個精密的「力學平衡」。缺牙後,咬力會分布到剩餘牙齒上,令它們承受超過設計負荷的壓力。
一開始只是輕微的牙齒移位或早晨牙齒有點酸,但幾年下來,可能變成全口多處牙齒移位、牙齒磨耗、顳顎關節疼痛。這種「連鎖咬合崩壞」,修復起來需要全口重建,不單是金錢,還要付出大量時間與適應成本。
四、齒槽骨流失——地基不見了,重建困難加倍
牙齒的存在是為了刺激齒槽骨,就像樹根抓住泥土一樣。缺牙後,齒槽骨會因缺乏刺激而快速萎縮,前兩年是最快的階段。
對於計劃日後植牙的病人來說,骨量不足意味著需要額外的補骨手術,治療期延長、費用增加。更現實的是,有些嚴重骨萎縮的情況,即使技術上可以補骨,也未必能恢復到天然牙的承托效果。
五、面形變化與發音影響
缺牙不只是咀嚼的事,還會改變面部支撐。當齒槽骨流失、牙列塌陷,嘴唇可能會內縮,法令紋加深,整個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老。
前牙缺失還會影響發音,例如「s」、「f」等音發得不清楚,對需要頻繁社交或演講的職業來說影響特別明顯。
一、鄰牙傾斜——牙縫變大,食物殘渣「長駐」
假設你缺的是左下第一大臼齒。剛開始的幾個月,你可能只是在飲茶時覺得卡到蝦餃皮多一點。但半年後,隔壁的牙齒會開始慢慢傾向缺牙的位置,像書架上少了一本書後旁邊的書自動倒過來。
結果就是牙縫變大、塞牙更頻繁——蘿蔔糕的焦脆邊、燒味的骨邊肉,全都卡在牙縫裡,牙線也很難完全清理乾淨。長期下來,鄰牙牙周組織容易發炎、骨質流失,甚至變得鬆動。
二、對咬牙過長——牙冠伸長,牙根受壓
牙齒是一個很「勤力」的器官,對咬的牙齒會自動尋找接觸點。如果缺了一顆牙,與之咬合的牙齒就會慢慢伸長,像對面樓的天台突然加建一層。
在臨床上,我見過不少病人,缺一顆下牙多年後,上牙已經長到影響咬合,甚至令牙根暴露,牙齒敏感度增加。更糟的是,牙齒伸長後咬力不均,容易在咬硬食物時斷裂。
例子:有位病人愛吃牛腩河和炸魚皮,缺牙多年後,上排對咬牙因過長在咬東西時斷裂,不得不拔除,最後變成兩顆牙同時缺失,治療難度和費用都倍增。
三、咬合崩壞——從單點缺牙到多點失衡
咬合是一個精密的「力學平衡」。缺牙後,咬力會分布到剩餘牙齒上,令它們承受超過設計負荷的壓力。
一開始只是輕微的牙齒移位或早晨牙齒有點酸,但幾年下來,可能變成全口多處牙齒移位、牙齒磨耗、顳顎關節疼痛。這種「連鎖咬合崩壞」,修復起來需要全口重建,不單是金錢,還要付出大量時間與適應成本。
四、齒槽骨流失——地基不見了,重建困難加倍
牙齒的存在是為了刺激齒槽骨,就像樹根抓住泥土一樣。缺牙後,齒槽骨會因缺乏刺激而快速萎縮,前兩年是最快的階段。
對於計劃日後植牙的病人來說,骨量不足意味著需要額外的補骨手術,治療期延長、費用增加。更現實的是,有些嚴重骨萎縮的情況,即使技術上可以補骨,也未必能恢復到天然牙的承托效果。
五、面形變化與發音影響
缺牙不只是咀嚼的事,還會改變面部支撐。當齒槽骨流失、牙列塌陷,嘴唇可能會內縮,法令紋加深,整個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老。
前牙缺失還會影響發音,例如「s」、「f」等音發得不清楚,對需要頻繁社交或演講的職業來說影響特別明顯。
香港人常見的缺牙原因
在香港,缺牙常見原因包括:
• 後牙蛀牙拖延不治(尤其愛飲奶茶、多糖飲食)
• 牙周病導致牙齒鬆脫
• 意外撞擊(如運動、交通事故)
• 咬硬物習慣(螃蟹殼、燒味骨邊、冰塊)
這些生活細節,很多人並未意識到會累積成缺牙風險,更少人知道一顆缺牙的影響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
• 後牙蛀牙拖延不治(尤其愛飲奶茶、多糖飲食)
• 牙周病導致牙齒鬆脫
• 意外撞擊(如運動、交通事故)
• 咬硬物習慣(螃蟹殼、燒味骨邊、冰塊)
這些生活細節,很多人並未意識到會累積成缺牙風險,更少人知道一顆缺牙的影響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
如何阻止連鎖反應?
1. 盡早修復缺牙
不論是植牙、牙橋還是活動假牙,目的是恢復咬合平衡,避免鄰牙與對咬牙的異常移動。
2. 定期口腔檢查
香港牙科學會建議每半年檢查一次,及早發現咬合變化。
3. 改善飲食與清潔習慣
減少高糖飲食、避免過硬食物,並養成每天使用牙線或牙縫刷的習慣。
4. 牙醫制訂長期方案
對於多牙缺失的患者,應由牙醫綜合考慮咬合、骨量、生活習慣,制訂全口重建計劃,而不是只「補缺牙」那一顆。
不論是植牙、牙橋還是活動假牙,目的是恢復咬合平衡,避免鄰牙與對咬牙的異常移動。
2. 定期口腔檢查
香港牙科學會建議每半年檢查一次,及早發現咬合變化。
3. 改善飲食與清潔習慣
減少高糖飲食、避免過硬食物,並養成每天使用牙線或牙縫刷的習慣。
4. 牙醫制訂長期方案
對於多牙缺失的患者,應由牙醫綜合考慮咬合、骨量、生活習慣,制訂全口重建計劃,而不是只「補缺牙」那一顆。
專業總結
缺牙不是「一顆牙」的問題,而是牽動全口咬合、骨質、面型甚至生活質素的連鎖反應。最理想的做法,是一旦發現缺牙,就與牙醫討論修復方案,及早阻止骨牌效應發生。
讓更多朋友看到這資訊 >>
選文:Tammy 編審:星Sir
醫護研習組
醫護研習組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 |
拔牙即植:拔牙當日植牙可行嗎?香港牙醫專業全解析 |
---|---|
從病人一句「可以快啲嗎?」說起。在香港的牙科診症室裡,不少病人在得知要拔掉壞牙時,第一個反應往往是:「醫生,我今日拔牙,今日就植返....... |
![]() |
植牙醫生怎樣選?幾個重點助你安心決定 |
---|---|
當你計劃接受植牙時,腦海中的第一個疑問可能不是「手術有多難」,而是:「哪位醫生才值得信賴?」植牙並非普通補牙,而是一項結構性重建工....... |
![]() |
植牙不是簡單裝螺絲:從微創到骨整合的精密工程 |
---|---|
許多人對植牙的印象,是醫生手持一枚金屬植體,像螺絲般輕鬆地「鎖」進牙骨內,彷彿是一項快捷簡單的小手術。然而,事實遠不如此。植牙從來....... |
![]() |
植牙牙冠裂了怎麼辦?原來香港人最常忽略這6件事 |
---|---|
病人一坐下就問:陳醫生,植牙唔係話可以用幾十年咩?點解我啱啱咬個蟹殼,牙冠就爆咗?」 在香港,植牙已經不再是罕見或昂貴的專利....... |
![]() |
7歲的黃金治療期: 矯齒早起步,笑容更自信 |
---|---|
當你發現小朋友的牙齒有點擁擠、咬合不正,是不是心想:「反正還在換牙,等長大再說吧!」但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可能讓你錯過矯齒的「黃金治....... |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如資料有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如資料有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