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醫護資訊
中大研發全球首個磁控血液凝膠機械人 實現顱內腫瘤精準治療
香港中文大學
2025年5月6日
2025年5月6日,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宣佈其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全球首個磁控血液凝膠纖維機械人,這一創新技術將顯著提升顱內腫瘤的治療精度。
這款磁控機械人結合了磁控單元與X光透視技術,使其能有效地傳送至患者顱內進行治療。該機械人具備多模式的磁控運動策略,能在腦部結構中精準導航,直接抵達腫瘤病灶。
研究團隊曾在豬隻身上進行實驗,成功應用這款機械人進行活體顱內腫瘤的治療。這項技術旨在解決長期以來困擾臨床的顱內腫瘤治療難題,特別是那些位於腦內部或鄰近重要功能區的腫瘤。
傳統手術因解剖路徑複雜,常伴隨著神經損傷的風險;而放射治療則可能導致正常腦細胞損害,化療則因血腦屏障低通透性而難以有效治療。中大團隊研發的基於患者自身血液的機械人,使用提取的纖維蛋白作為原料,並採用仿生凝膠技術,使機械人與腦內組織高度匹配,從而降低免疫排斥風險。
張立教授表示,這一創新系統充分體現了香港與深圳在生物材料及智能機械人等領域的協同創新,為精準醫療開闢了全新路徑。深圳大學的王奔副教授也強調,這種機械人不僅能靈活移動,還能有效避免免疫排斥,提升臨床應用的可行性。
這項研究的成果已發表於《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並獲得多個機構的資助及支持。未來,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提升機械人的性能,拓展其在不同醫療應用中的範圍。這一突破性技術預示著顱內腫瘤治療的新時代即將來臨。
長者醫療券計劃擴展至12間灣區醫療機構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年5月2日
2025年5月2日,香港政府宣布,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將新增12間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機構,使合資格的香港長者在大灣區更方便地使用此醫療券。這項擴展後,納入計劃的醫療機構總數將增至19間,覆蓋包括珠海、佛山、惠州、江門和肇慶在內的所有九個內地城市。
新加入的12間醫療機構均為三級甲等醫院,提供綜合醫療服務,包括牙科服務,旨在為超過178萬名合資格的香港長者提供更多醫療選擇。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指出,這次擴展的服務點布局經過精心策劃,特別是針對目前尚未覆蓋的大灣區城市,並首次加入中醫院,以滿足長者的多樣化醫療需求。他感謝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及相關城市的衛生部門對醫療機構選擇、質量監管及收費水平等方面的支持。
合資格的長者需先登記加入醫健通,並可在醫健通的流動應用程式中使用「跨境健康紀錄」及「個人資料夾」功能,方便他們在大灣區醫療機構使用電子病歷。
有關長者醫療券計劃的詳情,市民可致電2838 2311查詢。此次擴展計劃不僅增強了香港長者的醫療服務可及性,還進一步促進了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協作。
首批非本地培訓牙醫正式上任 增加香港牙科服務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年4月9日
2025年4月9日,香港衛生署宣布,首批非本地培訓牙醫已於今年首季正式加入,開始為公眾提供牙科服務。這一舉措標誌著香港牙科服務的擴展,旨在應對日益增長的需求。
根據立法會去年7月通過的《2024年牙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香港開闢了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的新途徑,包括有限度註冊和專科牙醫的特別註冊。衞生署隨即展開全球招聘工作,收到超過90份申請,經過嚴格的遴選後,最終發出12份聘書。
首批三名非本地培訓牙醫均在內地及海外院校取得牙醫專業資格,並曾在內地、英國及澳洲執業,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流利的粵語能力。這三名牙醫在完成一週的入職培訓後,已被派往設有牙科街症服務的政府牙科診所工作。
衛生署表示,這一措施將有助於提升本地牙科服務質量,並滿足市民對牙科護理的需求,特別是在面對人口老化和健康需求增加的挑戰下。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劉達泉華人腦衰退疾病科研中心 針對年齡相關腦部疾病
香港中文大學
2025年4月8日
2025年4月8日,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舉行了劉達泉華人腦衰退疾病科研中心的命名典禮,該中心旨在研究和開發針對與年齡相關的腦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策略。此中心的成立得到捐款人劉達泉先生的慷慨支持。
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在典禮上表示,腦退化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素和自理能力有重大影響,隨著香港人口老化,這些疾病的患病率預計在未來30年內將增加兩至三倍。因此,制定有效的預防策略至關重要。
研究中心將專注於針對華人社群的早期阿茲海默症和腦小血管病的篩查方法,並探索一種抗糖尿病藥物在延緩腦小血管病進展中的效果。研究團隊計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基於視網膜影像數據開發新型檢測模型,以便在社區中早期識別和治療相關疾病。
莫仲棠教授,該中心的主任,強調早期檢測的重要性,指出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變化如果能在亞臨床階段被識別,將有助於延緩疾病的進展。
這一新中心的成立,標誌著中大在腦退化疾病研究領域的進一步發展,並期望為香港及全球的公共健康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香港去年新增365宗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 連續九年下降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年4月3日
2025年4月3日,香港衛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新增365宗愛滋病病毒(HIV)感染個案,這是自2015年以來連續九年下降的趨勢。自1984年以來,香港累計報告的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已達12,403宗。
根據報告,新增個案中,男性佔297宗,女性則有68宗。傳染途徑方面,216宗感染者經同性或雙性性接觸感染,96宗則是經異性性接觸傳播。
儘管新增個案數字持續下降,但防護中心提醒,近年來晚發現感染者的比例高達四至五成,這顯示部分市民對愛滋病的認識及檢測意識仍需加強。為了減低感染風險,防護中心呼籲市民恆常且正確使用安全套。
自1985年以來,香港累積的愛滋病確診個案已達2,557宗,顯示公共衛生措施在防控愛滋病方面仍然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專家強調,持續的教育和宣傳對於降低愛滋病病毒的傳播至關重要,並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提升對這一公共健康議題的關注和認識。
上一頁
下一頁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