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醫護資訊
成立委員會檢討公立醫院系統管理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年7月02日
醫院管理局成立公立醫院系統管理檢討委員會,檢視近期多宗涉及公立醫院運作和設施的事件,並從不同層面進行全面系統性檢討,三個月內向醫管局大會提出改善建議。
委員會會就多個與質素和病人安全有關的範疇展開工作,包括臨床指引和機構程序的績效和合規性監察機制;內部風險控制系統;管理層問責和員工評核機制;以及事故應對安排。
而系統性檢討層面包括醫管局總辦事處、醫院聯網、醫院、部門及員工管治、考核、問責、運作、風險控制和合規性。
委員會主席為霍泰輝,成員包括馮玉娟、賴福明、林濬、林哲玄、雷操奭、雷兆輝和彭鴻昌。
調整急症室收費引導市民改變習慣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年6月29日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政府在公立醫院急症室投放資源是為了確保危急病人得到適切治療,調整急症室收費可引導市民改變求診習慣。政府期望通過調整收費和公眾教育,令社會明白輕症要自己負責。
盧寵茂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時說,在急症室分流制度中,第一類病人屬於即時搶救類別,百分之一百都可以零等待,即時得到搶救;第二類病人也達到95%病人在15分鐘內得到治療的目標;第三類病人的目標定在90%病人在半小時內得到診治,但現時僅72%病人在半小時內得到診治,其中一個原因是前來求診的病人之中,佔六成屬於次緊急和非緊急的第四和第五類病人。
盧寵茂指出,這不單影響第一、二、三類病人的診症時間,對整個急症室環境、員工壓力和資源運用也有很大影響。因此,政府期望藉調整急症室收費引導市民改變習慣,輕症病人本身也有責任管理自身的健康,他們可向基層醫療、普通科門診和或家庭醫生求診。
對於東區醫院有病人獲處方400多日精神科藥物,盧寵茂表示,情況並不理想,除了涉及藥物安全問題和浪費資源,事件也反映公營醫療系統不少地方需要檢討,包括開藥制度和收費。
多項措施紓緩公院醫護壓力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年6月26日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政府正推展一系列措施,包括發展基層醫療、增加資源人手,以及改善服務效益,紓緩公營醫療體系尤其公立醫院醫護的壓力。
盧寵茂今日在立法會會議回答梁美芬議員提問時指,截至3月31日,香港有16,459名醫生,即每1,000名人口只有2.16名醫生,比例遠低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公營和私營體系的醫生人手各佔約一半,但公營系統提供全港九成住院服務。
他表示,政府近年大力投放資源培訓醫護專業人員,不同醫護專業的培訓學額由2017至18學年約4,000個大幅增至2023至24學年約6,000個。
繼早前修訂《醫生註冊條例》開闢新途徑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政府也先後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為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和牙醫開闢新途徑。另外,政府正探討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輔助醫療專業人員投身醫院管理局和衞生署服務,會盡快提出修例建議。
盧寵茂又指,醫管局早前成立持續發展專責小組,審視包括人手短缺在內的挑戰,並制訂策略和推行多項措施吸引、培訓和挽留人才,包括加強招聘本地畢業生、續聘退休人員、招攬非本地培訓醫生和兼職人員,並增加培訓和晉升機會、推出員工置業貸款計劃等。
有關措施已初見成效,2023至24年度醫管局醫生比前一年增加超過260名,而離職率也從2021至22年度的8.1%回落至2023至24年度的5.2%。
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下月優化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年6月25日
醫務衞生局今日宣布,下月2日起優化由關愛基金撥款的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服務內容,修改必須鑲配活動假牙的條件。合資格長者即使不適合鑲配假牙,也可接受口腔檢查、洗牙、脫牙、補牙、X光檢查、移除牙橋或牙冠和根管治療。
新安排適用於下月2日起遞交的申請。項目的申請資格維持不變,受惠對象為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或正接受社會福利署津助的長者家居照顧服務、且符合項目申請資格的低收入長者。另外,合資格長者須為75歲或以上,並曾於五年前或更早前在項目下接受過牙科服務,方可申請接受第二次服務。
下月2日起,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可如現行安排般,帶同香港身份證正本、載有住址的文件和顯示最近連續三個月獲存入津貼金額的銀行戶口文件,親身前往任何一間參與項目的地區服務單位辦理申請手續。約200多間地區服務單位分布全港各區,包括長者中心、社區中心和直接處理申請的牙科診所。地區服務單位會為合資格長者處理申請和安排首次牙科診期。
至於接受社署津助長者家居照顧服務的合資格長者則可繼續經所屬服務隊申請。
長者接受服務後,無須向參與項目的牙醫支付任何費用。負責推行項目的香港牙醫學會會透過轄下項目辦公室直接向提供診療服務的牙醫發放資助。現時逾850名牙醫參加項目,項目辦公室會鼓勵更多牙醫參與。
下月2日起,市民可在地區服務單位索取項目新安排、受惠資格和申請方法的單張。相關資料和地區服務單位的名單也會上載關愛基金和香港牙醫學會網頁。查詢可致電2525 8198。
關愛基金
https://www.communitycarefund.hk/tc/index.php
香港牙醫學會
https://www.hkda.org/
醫健通下月試行跨境健康紀錄功能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年6月20日
醫務衞生局公布,為配合跨境醫療協作,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下月15日起試行跨境健康紀錄和個人資料夾兩項新功能,便利香港市民安全地於特定境外醫療機構跨境使用電子健康紀錄。
現時,合資格領取長者醫療券的長者可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求診並申領醫療券。試行計劃實施後,到該院使用醫療券求診的長者可預先以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申請過去三年存放在醫健通的電子健康紀錄。長者的家人也可通過程式的照顧者功能為長者申請。
系統核實長者授權後,長者會收到檔案二維碼和密碼二維碼,該院醫護人員可透過就診長者的兩個二維碼,開啟和瀏覽其電子健康紀錄,以助診斷和治療。
新功能採用多重認證,確保個人資料在安全環境下被取覽。系統核實申請和準備電子健康紀錄需時一般不超過72小時,長者若在前往該院就診前三天提出申請,便可確保屆時電子健康紀錄準備就緒。
另外,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會開通個人資料夾功能,用戶可存入從不同途徑取得並與醫療相關的個人紀錄,例如在境外醫療機構求醫時取得的醫療紀錄,方便集中保存和運用。獲用戶授權的香港醫護機構在跟進護理時,也可通過醫健通系統取覽相關紀錄。
醫衞局表示,會根據試行所得經驗,理順流程和提升用戶體驗,以期日後擴展試行安排至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下的其他醫療機構。
查詢可致電3467 6300。
上一頁
下一頁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