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醫護資訊
香港發現猴痘確診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展開調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2025年2月12日
2025年2月12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宣布正在調查一宗猴痘確診個案,並提醒市民提高警覺,避免與懷疑感染者進行密切接觸。
這宗個案涉及一名健康狀況良好的30歲男性患者。該病人於2月6日出現皮疹和水疱,並於2月10日到位於油麻地的男性社會衛生科診所就診。目前,患者的情況穩定,正在瑪嘉烈醫院進行隔離治療。
初步調查顯示,患者在潛伏期內曾在香港有高風險接觸,但目前尚未找到與本港早前錄得的其他猴痘確診個案的流行病學關聯。中心表示將繼續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會將此個案通報世界衛生組織。
衞生防護中心強烈建議高風險群組人士接種猴痘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高風險群組包括曾進行高風險性行為的個人、醫護人員、以及動物相關工作者等。
此外,中心呼籲市民保持良好的個人及手部衛生,並避免與懷疑感染猴痘的人士或動物進行密切接觸。如有猴痘症狀(如皮疹、發燒、淋巴結腫大等),應立即就醫並避免與他人接觸。
衞生署已設立猴痘電話熱線(2125 2373),為高風險接觸者提供查詢及健康建議。市民可於衞生署轄下的社會衛生科診所接種猴痘疫苗,無需預約。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公眾對猴痘的警覺性,衞生防護中心將持續監察情況,確保市民的健康安全。
瑪嘉烈醫院驚現大腸桿菌感染,醫生不幸離世!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年2月11日
2025年2月11日,香港瑪嘉烈醫院的腫瘤科近日爆出疑似大腸桿菌感染群組事件,涉及三名醫生,其中一名年輕醫生不幸於上周五去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報告,這三名醫生在本月4日、6日及10日相繼出現發燒、腹痛和腹瀉等症狀。2月4日發病的醫生在2月6日入住瑪嘉烈醫院接受治療,但不幸於次日離世。其餘兩名醫生的病徵則較輕微。
初步化驗結果顯示,三名患者中有一人的糞便樣本對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呈陽性反應,其他兩名患者的樣本則為陰性。衞生防護中心初步認為,此群組個案可能與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有關,並正在進行詳細的流行病學和環境調查,以追查潛在的感染源。
瑪嘉烈醫院已對腫瘤科辦公室進行全面消毒,同時加強對員工的健康監察,要求有腸胃症狀的員工立即報告並接受檢查。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對醫生的急病逝世表示深切哀痛,並向其家人致以慰問,強調醫管局將全力提供協助。
一般來說,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與食用或飲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有關,常見的來源包括生或未煮熟的肉類、受污染的蔬果及未消毒的奶製品。該細菌也可透過糞口途徑在人類之間傳播。
此事件引發了對醫院內部感染控制的關注,衞生防護中心及醫院管理局將持續監察情況,以保障公眾的健康和安全。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推出2024-25季節性流感疫苗服務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2025年2月11日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宣布將於2024-25年度提供季節性流感疫苗服務,旨在加強社區健康防護。疫苗接種服務將於醫院8樓的疫苗注射中心進行,為18歲及以上人士提供便利的接種選擇。
根據醫院的公告,兒童(6個月至未滿18歲)在接種疫苗前需先於醫院1樓的兒科診所會見專科醫生進行評估。四價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收費為港幣260元,符合政府疫苗接種計劃的合資格人士可獲得全額資助。
香港居民中,50歲或以上人士、兒童、智障人士等均可參加疫苗資助計劃。參加者需出示香港身份證及相關證明文件。
對於18歲以下或懷孕人士,醫院建議在接種前先會見專科醫生進行評估。若有需要預約醫生會診的成年人,則可致電醫院進行安排。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希望透過這項疫苗服務,進一步提升市民對流感的免疫力,降低流感疫情帶來的健康風險。醫療專家呼籲市民積極參與接種,保障自身及他人的健康。
新鮮牛肉樣本檢出二氧化硫,食物安全中心展開調查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
2025年2月10日
2025年2月10日,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公布,近期在一個新鮮牛肉樣本中檢出違法添加的防腐劑二氧化硫,該事件引發了對食物安全的關注。
中心表示,這一樣本是從深水埗南昌薈街市的一家新鮮糧食店採集的。檢測結果顯示,該牛肉樣本中含有百萬分之六十八的二氧化硫,這一數值超過了法律規定的安全標準。根據《食物內防腐劑規例》(第132BD章),在新鮮及冰鮮肉類中添加二氧化硫屬於違法行為,違者可面臨最高五萬元的罰款及六個月的監禁。
二氧化硫通常用作乾菜、乾果和醃製食品的防腐劑,但對於新鮮或冰鮮肉類卻是被明令禁止的。為了使肉類顏色更為鮮明,個別販商可能會違法添加此成分。雖然二氧化硫可通過清洗和烹煮去除大部分,但對於過敏者而言,食用後可能出現氣喘、頭痛或噁心等不適症狀。
中心發言人強調,業界必須嚴格遵守法例規定,不可售賣摻雜二氧化硫的肉類。市民在選擇購買新鮮肉類時,應向可靠的商戶詢問,避免購買顏色異常鮮紅的肉品,同時保持均衡飲食,以免造成營養不良或過量攝入化學物質。
目前,中心已著手跟進此事件,並將採取適當的行動以確保公眾的食物安全。調查仍在繼續中,未來將公佈更多詳細信息。
港大醫學院研發口服砒霜療法,97%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2025年2月10日
2025年2月10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宣佈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的口服砒霜藥物(ARSENOL®)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認證,標誌著這款藥物成為全球首款香港自主研發的抗癌處方藥。
該藥物專門用於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經過20年的廣泛研究,其整體存活率高達97%。研究顯示,使用藥用口服砒霜的APL患者,在未進行骨髓移植的情況下,能夠顯著減少副作用並提升治療效果。
港大醫學院的首席研究員喬夏利醫生表示,這項全口服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得患者在專科門診環境下即可接受治療,無需長期住院。他強調,藥用口服砒霜不僅適合低風險APL患者,還能惠及所有APL患者,包括兒童和成人。
這項技術的突破不僅是香港醫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為全球癌症治療帶來新的希望。港大醫學院將與國際合作夥伴展開臨床研究,進一步推廣這一創新療法。
隨著藥用口服砒霜的全球推廣,港大醫學院期望能夠使APL成為可治癒的疾病,並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這一成就不僅將惠及香港,亦將在國際醫療界引起廣泛關注。
上一頁
下一頁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