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醫護資訊
衞生署加強應急準備 應對基孔肯雅熱輸入風險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2025年7月28日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已為可能出現的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做好應急準備。近期,基孔肯雅熱在全球多個地區,包括鄰近地區的病例急升,加上暑假期間市民頻繁外遊,香港面臨較高的輸入風險。
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指出,基孔肯雅熱主要透過帶有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傳播。雖然該病的重症及死亡率罕見,但早期識別感染者並防止其被蚊子叮咬至關重要,以防止本地傳播。
為了應對這一風險,政府已采取多項應急措施,包括:
口岸防控:加強與深圳海關的合作,確保口岸防控措施到位。
提升檢測能力: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已準備充足的檢測能力,並會對懷疑個案進行檢測。
無蚊環境治療:確診病人將被安排到無蚊環境中接受治療,以減低傳播風險。
流行病學調查:進行風險評估並提供醫學監察及健康建議。
病媒調查及滅蚊:與食環署合作,進行病媒調查和滅蚊工作。
藥物供應監察:確保含退熱成分的藥物供應穩定,市民無需囤積。
此外,衞生署還加強了與粵港澳三地的合作,並在各口岸進行基孔肯雅熱的宣傳教育,確保市民了解防範措施。
衞生署呼籲市民採取預防措施,使用有效的昆蟲驅避劑,並在感到不適時及時就醫。
截至7月26日,廣東省佛山市已錄得超過4,700宗基孔肯雅熱病例,但所有病例均為輕症。香港自2020年以來未錄得任何確診個案,市民如發現蚊患,應及時報告。
此次措施旨在保障市民健康,防止基孔肯雅熱在本地擴散。
香港政府開闢雙軌發展途徑 促進醫教研人才成長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年7月28日
香港醫務衛生局和醫院管理局聯合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宣布了一項針對醫教研人才的創新計劃,旨在開闢專屬的雙軌發展途徑。此計劃允許有志於臨床及教研工作的醫生,同時在醫管局和指定大學任職,靈活分配時間於臨床服務、教學和研究。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這一新措施突破了香港公共醫療機構和醫學院的傳統聘用模式,為醫教研工作者提供了更為合適的專業發展路徑,並度身訂造與其工作性質相符的聘任和臨床安排。
盧局長期望,這一途徑將吸引更多有意從事臨床研究及創新工作的非本地醫生,壯大香港的醫療人才庫,從而惠及廣大市民。至今,已有五位醫生經甄選正式參與該計劃,其中四位來自香港兒童醫院,將專注於兒童惡性腫瘤、造血幹細胞移植等多個研究領域。
這項計劃不僅提升醫療專業的培訓質量,還將為醫教研人才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大的支持,包括授予大學教授頭銜等。
隨著計劃的逐步推展,香港的醫療界將迎來新的機遇,未來將有更多醫生投入到醫教研工作中,共同推進香港的醫療發展。
中大研究揭示11種蟹過敏致敏原 促進精準診斷
香港中文大學
2025年7月28日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了11種與蟹過敏相關的致敏原,這一發現將有助於推動食物過敏的精準診斷。研究還首次確認了皇帝蟹獨有的致敏原,並註冊為Para c 11。
這項研究針對市面上六種最常食用的蟹,包括花蟹、藍花蟹、青蟹、松葉蟹、大閘蟹和皇帝蟹,利用64名蟹過敏患者的血清樣本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蟹過敏是成人中最常見的海鮮過敏之一,約2%的人口受到影響,並且蟹過敏患者的過敏反應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
研究團隊由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的朱嘉濠教授及梁廷勳教授帶領。他們詳細分析了不同蟹類的肌肉蛋白,確認了多種致敏原的存在。特別是,皇帝蟹的蘋果酸脫氫酶的致敏率高達41%,顯示其獨特性。
梁教授指出,這些研究成果不僅能幫助過敏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過敏源,還能指導他們在飲食上做出更安全的選擇,改善生活質素。
該研究已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Allergy》上發表,並在多個國際過敏會議上分享,進一步提升了對蟹過敏的認識和診斷能力。
中大團隊的努力,標誌著海鮮過敏研究的一大進展,未來將繼續致力於為海鮮過敏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診療方案。
【普通科 】古頌為醫生執業資料更新告示
普通科 - 古頌為醫生
2025年7月24日
醫務資料更新告示
古頌為醫生〈普通科〉
相關之執業資料已更新為:
康健醫療
上水龍豐花園商場29A地舖
聯絡電話:2639 0600
( 已完成 Seedoctor 醫務資料認證程序 update: July 2025 )
衞生署調查21人接種逾期疫苗事件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年7月23日
香港衞生署近日展開調查,因一名參與新冠疫苗接種計劃的私家醫生為市民接種了超出建議使用日期的疫苗,涉及21名安老和殘疾人士院舍的院友及職員。幸運的是,這些受影響人士目前並未出現任何不適症狀。
調查顯示,該醫生在6月14日、7月7日及7月9日分別前往位於元朗的「愛德安老院有限公司」,為18名院友接種了逾期的莫德納JN.1新冠疫苗。此外,他也曾於3月26日到葵青區的「葵軒閣」殘疾人士院舍,為一名院友和兩名職員接種了同樣的疫苗。
衞生署對此事件高度重視,已立即跟進受影響人士的健康情況。經核實,這些疫苗並未超出有效期,根據受影響人士的疫苗接種歷史和新冠感染狀況,署方建議他們無需重新接種疫苗。
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衞生署已對兩間涉事院舍進行巡查,檢查其疫苗儲存和接種程序,並要求相關機構立即改善疫苗管理措施。
衞生署呼籲市民在接種疫苗時保持警覺,如有任何疑慮,應及時向醫療專業人士查詢,以確保自身健康安全。
上一頁
下一頁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