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醫護資訊
長者醫療券計劃擴展至五個灣區醫療機構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年8月18日
香港政府宣布,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將於本月進一步擴展,新增江門市、惠州市及肇慶市三個內地城市的醫療機構,實現對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的全覆蓋。此外,深圳市亦將增設兩個服務點,方便合資格的香港長者在大灣區使用醫療券。
隨著新增的服務點,試點計劃的醫療機構數量增至19間,連同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一院兩點,未來大灣區將有共21個服務點可供使用醫療券,預計將惠及超過178萬名合資格的香港長者。
新納入試點計劃的五間醫療機構包括:
江門市中心醫院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將於本月21日開始服務)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位於深圳)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位於深圳前海,將於本月28日開始服務)
特區政府對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及相關城市的衛生部門在試點計劃中提供的支持和協助表示衷心感謝。隨著這五間醫療機構的服務啟動,行政長官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擴展目標將得以圓滿實現。
這一舉措不僅將提升香港長者的醫療保障,還促進了大灣區內的醫療合作與交流,為更多長者提供更便捷的醫療服務。
社區牙科支援計劃明年擴展服務 以改善弱勢社群口腔健康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年8月15日
香港政府宣布,社區牙科支援計劃將於明年1月1日擴大服務範圍,旨在進一步改善有經濟困難的弱勢社群的口腔健康。此計劃將取代關愛基金的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並提供更全面的牙科服務。
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表示,新計劃的三大亮點包括:全面覆蓋牙科服務、無年齡限制,以及特別將無家者納入服務範圍。強化版社區牙科支援計劃將不再僅限於拔牙,還將新增洗牙、補牙、根管治療和移除牙橋等服務,以符合政府對於口腔健康的更高要求。
李副秘書長指出,參加者每365日可獲一次洗牙服務和一顆牙齒的根管治療,而鑲配活動假牙服務則針對剩餘少於20顆牙齒的合資格人士,確保能有效改善進食能力。
此外,無家者即使未能提供經濟證明,也可由指定非政府組織的註冊社工出具證明,參加計劃。這一舉措旨在降低無家者獲得口腔健康服務的門檻。
截至本月初,已有1,892名合資格人士接受了資助牙科服務,包括2,549次補牙和906次拔牙,顯示該計劃成功引導服務使用者在牙醫的建議下保存牙齒。
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的擴展將使更多弱勢社群的成員受益,並進一步推動香港的口腔健康政策。政府希望通過這項計劃,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牙科護理服務,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
浸大研發微流控流式分析儀 推動精準醫療普及
香港浸會大學
2025年8月14日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宣布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分序測量多參數微流控流式細胞分子檢測儀」,簡稱「微流控流式分析儀」,這項創新技術有望顯著提升疾病診斷的效率並降低成本,進一步推動精準醫療的普及。
該研發項目獲得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的「産學研1+計劃」資助,目的是將研究成果商品化。微流控流式分析儀利用激光技術檢測細胞樣本,能夠同時分析多達數十個甚至百個參數,這在傳統流式細胞儀中是難以實現的。
浸大化學系客座教授雷波表示,這一儀器的創新之處在於其單激光多參數檢測技術,使得檢測能力大幅提升,並且不需要額外的激光儀器,降低了整體成本至市場同類產品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這將使更多患者受益於高效的檢測技術。
此外,該分析儀同時具備對細胞、蛋白質和核酸等多種粒子及分子的檢測功能,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數據分析模型,能瞬間處理大量細胞數據,顯著提升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
浸大目前已有多個研究團隊專注於診斷和生物檢測技術的開發,包括能快速篩查耐藥性細菌的「條形碼細胞傳感器」和可同時檢測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的「自動多重診斷系統」。這些研究不僅在醫療診斷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也為環境監測和食品安全等領域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雷教授強調,這項技術的成功開發不僅依賴於浸大內部的跨學科合作,也得益於與其他科研機構的聯合努力。他期待這一技術能在未來的市場中廣泛應用,為精準醫療的發展開辟新前景。
港大醫學院突破性研究:識別肝癌抗藥性蛋白並研發新型抑制劑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2025年8月12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的研究團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識別出一種關鍵蛋白質AGPAT4,該蛋白在肝細胞癌(HCC)中的抗藥性及惡性生長中扮演重要角色。這項研究有望改變現有肝癌治療的方向,並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肝細胞癌是最常見的肝癌類型,且在東南亞和中國尤為普遍,該病常顯示出對現有療法的抗藥性,並易復發。研究團隊發現,AGPAT4蛋白在癌細胞中大量表達,卻在正常組織中較為罕見。這一發現揭示了該蛋白如何促進癌細胞的生長及擴散。
共同領導這項研究的馬桂宜教授指出,AGPAT4蛋白可促進脂肪分子LPA轉化為磷脂酸,激活mTOR等信號途徑,進而推動腫瘤的生長與存活。研究證實,阻斷AGPAT4蛋白能顯著減緩腫瘤生長,並增強索拉非尼的治療效果。
基於此發現,研究團隊研發了一款專門針對AGPAT4的抑制劑CL26。在患者腫瘤模型中,CL26與索拉非尼聯合使用顯著抑制腫瘤增生,且毒理學評估顯示其副作用低,展現出良好的臨床應用潛力。
鍾亦琛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的進展代表了肝癌治療的新方向,CL26為患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治療選擇。研究團隊正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前研究,以評估CL26的療效與安全性,並希望最終推進至臨床試驗階段。
這項研究的合作單位包括香港理工大學、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等。研究得到了香港研究資助局及其他機構的支持,展現出香港在醫學研究領域的實力與潛力。
中大研究:可發酵碳水化合物增強二甲雙胍預防2型糖尿病效果
香港中文大學
2025年8月11日
2025年8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攝取中等份量的可發酵碳水化合物(FODMAP)能顯著提升二甲雙胍(metformin)的療效,這一藥物被廣泛用於預防糖尿病前期患者發展為2型糖尿病。
這項研究強調了以食物結合藥物的治療方法,能有效降低餐後血糖水平並改善腸道微生態。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Metabolism》。
在中國,每五名糖尿病前期患者中,便有一位會發展為2型糖尿病。二甲雙胍是首選藥物,但其常見的腸胃道副作用,如噁心和腹脹,可能影響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這項研究旨在尋找提高患者耐受性的方法。
研究團隊招募了26名年齡在48至60歲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了一項雙盲、隨機的飲食控制試驗。參加者在兩個為期10天的飲食階段中,分別攝取中等和低份量的FODMAP,並在每個階段最後五天服用二甲雙胍。結果顯示,攝取中等份量的FODMAP時,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及胰島素反應均有顯著改善。
研究顯示,攝取中等FODMAP飲食的參加者,其餐後血糖在M-M介入後下跌21%,而低FODMAP飲食的參加者則僅下跌12%。此外,腸道微生態的改善也顯著,特定有益菌的數量增長,有助於血糖控制。
中大醫學院的朱海星博士表示,這項研究強調了個性化飲食對於提升二甲雙胍療效的重要性。周怡君副教授補充,這種結合飲食與藥物的策略,為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所長陳重娥教授強調,隨著2型糖尿病患者數量的增加,創新的個人化治療模式是應對這一全球健康挑戰的關鍵。
上一頁
下一頁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