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醫護資訊
香港政府深化醫療改革 強化基層醫療服務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年9月17日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宣布了一系列針對基層醫療的改革措施,旨在應對社會高齡化、慢性疾病普及和醫療資源壓力等挑戰。政府將著重提升醫療系統的可持續性,加強基層醫療服務,並推動醫療創新及大灣區的協作。
李家超表示,醫院管理局將加強病人安全的服務理念,推進管治及權責分工的改革。此外,將成立專隊和提升電子系統,以方便市民處理醫療費用減免申請,並檢討非資助服務的收費和定位,為市民提供更多選擇。
在提升公營醫療服務方面,醫管局計劃根據國家認證標準推展中風中心和心血管疾病綜合醫療中心,並且減少外科專科的新症輪候時間10%。此外,還將強化眼科服務,增加專業人員的培訓,引入創新藥物,增設白內障手術中心。
針對基層醫療服務,政府將於明年內提交法案,制定全港性的基層醫療服務標準,並建立跨專業服務網絡。同時,會擴展家庭醫學門診的預防篩查和護理服務,並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加強慢病管理。
在精神健康方面,政府計劃推出涵蓋預防、識別、介入及治療的措施,並在中小學實施三層應急機制,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
李家超強調,這些措施旨在提升市民的整體健康水平,並確保香港的醫療系統能夠面對未來的挑戰,促進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
港大醫學院研究:快速步行可降低肺癌風險達五成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2025年9月15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顯示快速步行與癌症風險之間存在顯著關聯。這項研究分析了英國生物庫(UK Biobank)中超過43萬名參與者的數據,並在香港進行了驗證,結果顯示,步行速度較快的個體整體癌症風險明顯較低,對肺癌的影響尤為顯著。
研究顯示,快速步行能將肺癌風險降低高達53%。在英國組別中,快步者的整體癌症風險降低了13%;而在香港組別中,快步者的風險更是降低了45%。這一發現為公共衛生政策提供了新的啟示,表明步行速度可能成為癌症風險的簡易健康指標。
研究的主要負責人、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張正龍指出,過去的研究多集中於步行的時間和頻率,而步行速度作為健康指標的研究相對較少。他強調,步行速度是一種快速且可靠的身體功能評估方法,並已證實與心血管疾病及其他老年相關疾病的死亡率相關。
此次研究還發現,快步行者的身體炎症標記物和脂質代謝參數較低,這可能解釋了步行速度與癌症風險之間的生物學聯繫。張教授表示,這一研究不僅為醫護人員提供了簡易的評估工具,也有助於識別癌症高風險人士,進一步推動公共衛生倡議。
儘管本研究為觀察性研究,但由於參與人數龐大且追蹤時間長(英國組中平均追蹤時間達10.9年),結果的穩定性和適用性值得肯定。研究團隊希望未來能進一步探討如何通過改善步速來幫助癌症患者康復或降低罹病機會。
這項研究的成果已刊登於《惡病質、肌少症與肌肉雜誌》,並預示著步行速度在癌症預防中的潛在價值。
港大醫學院發現降膽固醇藥物抗肝癌新機制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2025年9月11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病理學系研究團隊宣布,廣泛使用的降膽固醇藥物「阿托伐他汀」可能成為對抗肝細胞癌的新武器。該研究證實,這種安全且價格合理的口服藥物能精準打擊肝癌細胞,顯著增強現有療法的抗腫瘤效果。
肝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進展至晚期,治療選擇匱乏。針對這一情況,研究團隊發現阿托伐他汀通過阻斷癌細胞依賴的「甲羥戊酸途徑」來直接攻擊肝癌細胞,對於由高脂飲食引致的脂肪性肝病(MASLD)相關肝癌患者尤為重要。
研究領導者黃澤蕾教授表示,肝癌細胞通常利用多種機制逃避死亡,阿托伐他汀的使用能夠有效打破這些防禦機制。更令人振奮的是,將該藥物與現有的肝癌治療方法,如靶向藥物樂伐替尼或免疫療法抗PD-1藥物結合使用,能顯著提升療效。在小鼠實驗中,僅使用阿托伐他汀便能使腫瘤生長減慢約33%;與抗PD-1療法聯合使用可使腫瘤重量下降45%,而與樂伐替尼的聯合使用則實現了58%的腫瘤縮減率。
黃教授強調,這一研究有望革新臨床治療策略,尤其對於數量日益增長的脂肪肝相關肝癌患者。阿托伐他汀的臨床應用廣泛,安全性良好,其新療法的潛力令人期待。
目前,研究團隊正積極計劃臨床試驗,希望早日將這一突破性成果惠及患者。如果試驗成功,這款藥物將獲得嶄新的治療定位,為晚期肝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8月首批誘蚊器指數公布:屯門區需加強控蚊工作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年8月9日
8月首批誘蚊器指數公布:屯門區需加強控蚊工作
2025年8月9日,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公布了8月份第一批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和密度指數。根據監察結果,屯門區掃管笏的誘蚊器指數達到16.4%,顯示該區蚊患情況較為嚴重,而其他12個區域的指數則介乎0%至7.4%。
由於基孔肯雅熱疫情的影響,食環署已擴大強化控蚊工作的範圍,從原先的誘蚊器指數達到20%時進行擴展至指數介乎10%至20%的區域。這一新措施旨在及早識別和控制蚊患,保護市民健康。
針對屯門區掃管笏的高誘蚊器指數,食環署將聯同相關部門和持份者加強滅蚊工作,針對高蚊患地點展開密集控蚊行動。
有關各區的誘蚊器指數、密度指數及防蚊措施的詳細資料,可透過食環署的官方網頁查閱。市民應隨時留意最新的防蚊資訊,以減少蚊蟲傳播疾病的風險。
香港新增三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年8月6日
香港衛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通報,本港近日錄得三宗基孔肯雅熱的新增輸入個案,所有患者情況穩定,並已在醫院接受治療。
首宗病例為一名79歲女子,過往健康良好,居住於南區。她於7月1日至31日到廣東省佛山市探親,回港後於8月4日出現發燒和關節痛,隨即到瑪麗醫院急症室就診並入院。經檢測,該女子的血液樣本對基孔肯雅熱病毒呈陽性反應,衛生防護中心認為她在外遊期間受到感染。
第二宗和第三宗個案涉及一名55歲男子及其10歲兒子,兩人均居於葵青區。他們於7月12日至8月3日到孟加拉國旅遊,返港後於8月4日出現類似病徵,並在醫院接受治療。檢測結果顯示,父子倆同樣感染基孔肯雅熱病毒。
衛生防護中心已通報相關病例給廣東省及孟加拉國的衛生當局。至今,本港今年累計錄得四宗基孔肯雅熱個案,均為輸入病例。
為了防範基孔肯雅熱的傳播,中心主任歐家榮提醒市民,特別是在雨季期間,應做好防蚊措施。如果從受蚊傳疾病影響的地區返回香港,應在14天內持續使用昆蟲驅避劑,並密切監察自身健康狀況。
上一頁
下一頁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