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錢炳航醫生答問
錢炳航醫生(男)
Dr. Raymond Chin Ping Hong
骨科
值得推介 : 44
會員# 怡
拗柴
病患者女 - 29歲
我之前拗柴腫咗睇醫生食咗幾劑藥後唔痛但間唔中冤冤痛同埋接位會頂住冤冤痛
錢炳航 醫生回覆
謝謝來信,踝關節受傷有時並不單傷及筋鞬,那是普通所謂拗柴,有時會傷及關節,可能需要用消炎葯物,甚至打消炎針去治理,你描述的痛楚有點像輕度的踝關節受傷,可先用口服消炎止痛药,倘仍不適,便要進一步檢查了。
會員#25903 chillson
腳趾公痛
病患者男 - 34歲
兩個月前早上起床腳趾公走路突然好痛,過了一星期後,痛楚舒緩了,但直到現在腳趾公根部位置有時走路會痛,有時不會痛,按壓腳趾公連接蹠骨上面會痛,已拍X光骨頭沒事,走路時痛時不痛已持續兩個月,(腳趾公痛前有跑步習慣,現在已停止)
求醫生解答 謝謝
錢炳航 醫生回覆
謝謝來信,你已拍X光,並無發現,那就不是骨骼的損傷了,雖然能掌握的資料不多,但要檢查看看是不是尿酸過高引起的痛風症,以往,痛風常發生在中年男性身上,也是從趾骨開始,但或因食用習慣改變,最近十年多了很多痛風患者,是要抽血診斷的,我建議亦可同時作症狀治療,真正讓你疼痛的患處醫生是不難找到的,可在該處作局部治療,選擇很多,包括局部的物理治療,局部的醫用消炎止痛貼,或局部注射葯物,視發炎程度不同而選擇使用,但最終,診斷成因最重要,還是要看醫生的,但治理應無難度,請放心。
會員#20731 Yan
腳踭骨刺
病患者女 - 44歲
朋友左腳踭痛,睇過幾次骨科專科,睇過X光發現腳踭生骨刺,醫生開過2星期Celebrex 200mg,和nocid omeprazole 20 mg,同時又做過4次物理治療和3次衝擊波,都無明顥改善,行路和企都覺得痛,請問應該如何處理才能減輕痛楚和根治?
錢炳航 醫生回覆
謝謝來信,你朋友的腳踭痛,看來是腳底筋膜炎,通常早上醒來更痛,一般治療方法可先試用減壓鞋墊,或加上物理治療,而上述兩者,你的朋友或已用過了,口服藥物治療一般作用不大,倘仍是無效,可考慮在患處注射消炎葯物,因不像口服葯物服用後分散全身,局部注射可把消炎作用集中一處,因此療效頗佳,可向骨科醫生求診。
會員#25874 葉先生
母親小腿腳痛和肌肉萎縮。
本人母親今年64歲,早幾個月前,突然早上起身,右邊小腿關節酸軟而且右邊小腿和大腿肌肉萎縮,情況越嚟越嚴重。在公立醫院看過照過X光,醫生說尾龍骨壓住神經線引致小腿關節酸軟。介紹母親做物理治療,但做了多次也沒有效。請問醫生我是否應該要帶母親去看骨科?是否需要做磁力共振查出真正原因?
錢炳航 醫生回覆
謝謝來信,令堂的症狀在小腿,且有萎縮現象,腰椎神經受壓的確是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但其他要考慮的原因也包括腿上的關節,肌肉,韌帶等的傷患,沒有詳細檢查,難以簡單的給你意見。磁力共振的確是有效的診斷方法,但這是建基於病源在腰椎神經的假設,其實磁力共振也是要醫生轉介的,雖然你已看過公立醫院的骨科醫生,但公立醫院工作繁忙,未必能提供適切的診治,倘病情嚴重,可考慮向私家專科醫生尋求專業意見。
會員#25812 zero624
頸痛
病患者男 - 34歲
在家搬動重物時意外拉傷頸部,由今年5月中受傷,期間有向普通科和骨科求診,照了X光,食止痛藥,暫時進行了3次物理治療,但仍未康復,頸痛嚴重時會同時頭痛,肩膀痛,手肘痛,上背痛,想向錢醫生尋求意見?
錢炳航 醫生回覆
謝謝來信,雖然沒法親手給你檢查,但從來函中可推想是肩部肌肉受創,肩部基本有四條肌肉,你看過骨科,應該已逐一給你檢查,通常是測試每條肌肉的個別力量和某特定動作引起的痛楚,其中以廻旋肌受傷較普遍。
手部肌肉也有相應的檢查,而肌肉傷患的治療方法不外吃藥,打針,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但先要有正確的診斷,傷患定位和程度都要檢查出來,才可進一步制定治理方向,以此而行,其實治愈不難,相信你的骨科醫生會有專業處理,請放心。
上一頁
下一頁
醫務信箱
致 錢炳航醫生 提問:
名稱:
E-mail
標題:
患者年齡:
患者性別:
男
女
詳細問題
** 相關提問將轉至睇中醫網獲取更多專業意見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文章
醫生名片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