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臟科疾病
心律不正
Cardiac Arrhythmias
- 甚麼是心律不正?
心臟跳動是以維持正常的血壓及身體所需之血液供應。
正常人心臟的跳動是有規律的,且會隨身體狀況(活動量、情緒)而加快或減慢,只要每分鐘規則跳動60到80次(不超過100次)。
心律不正即心臟沒有按既定的規律跳動,以至影響心臟供血,可分為心跳過快或過慢兩大類。由遺傳或退化引起的心律不正屬於原發性,一般較易控制;但大部份個案都屬於繼發性,即由冠心病等心臟問題引起,死亡率較高。
- 心律不正有甚麼病徵?
繼發性的心律不正包括心室性纖震、心房性纖震、心斗結退化和房室結退化,其中以心室性纖震最為危險。心室性纖震即心室突然不規則地震動,每分鐘的震動次數可高達二百多次,像抽筋一樣,未能泵血,容易突然暈倒。
心律不正病徵可以是全無症狀或感覺心跳不規則、心悸、呼吸不順、胸悶、頭重腳輕、四肢無力、昏厥,嚴重者甚至猝死。
- 如何預防方法心律不正等心臟病?
每天持續運動、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保持心境開朗及避免吸煙或吸入二手煙是保持心臟健康的最好方法。
每年作全身檢查,應及早斷症,以免延誤治療。
- 如何治療心律不正?
因藥物治療的成效有限,患者一般都需要接受手術,植入心臟去纖機,但去纖機也有機會出現失效的情況。
患者中有10-20%成人有機會中風,但由於治療手術仍處於研究階段,所以大部份患者都只能以藥物控制病情。
心斗結退化和房室結退化均會引致心跳過慢,而房室結退化患者的心臟更可能突然停頓數十秒,患者必須接受手術,植入心臟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