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與病徵 - 大腸癌
大腸癌
[ Bowel Cancer ]
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部份,分為結腸與直腸。有時大腸內壁細胞會有不正常的生長,會出現息肉、潰瘍或其他形態腫塊,但這些大部份為良性腫塊,亦有小部份可能發展成為惡性腫瘤,稱為大腸癌。
大腸癌是香港的第二位最常見癌症,根據2006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顯示,粗略計算,每十萬人中,有57人患有大腸癌。但大腸癌並不可怕,只要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是可以根治的,而且治癒率也很高。了解大腸癌徵狀、成因有助及早察覺病情,即使不幸患上,認識治療方法,學習治療期間與之後的護理調養,有助加速康復和預防大腸癌復發。
大腸癌的成因與高脂肪、高蛋白質和低纖維飲食習慣可能有關。
若有年過五十而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大腸癌,應定期進行檢測,及早偵測病發。
有部份人士較其他人有更高機會患上大腸癌,以下類別,須特別注意:
年過50
家族中有人患過大腸癌
本人或家族中有人患慢性結腸炎或結腸息肉
長期進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而纖維攝取不足
體重超標(BMI體重指標超過25)
飲酒過量
吸煙
極少運動
預防大腸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多進食足夠纖維:高纖食物可促進腸道蠕動,減少便秘,將有害致癌物質排出體外;
蔬果含有豐富維他命等抗癌物質,應多吃有助防癌;
減少進食紅肉;
日常飲食低脂少油,以蒸、焗、烤代替煎、炸、炒;
進行適量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不吸煙、少喝酒
高危人士及出現上述徵狀的人士,應儘快向家庭醫生求診,及早診斷和發現能提高疾病的治癒率。相關檢查包括以下各項:
結腸內視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
結腸內視鏡檢查,俗稱大腸鏡檢查。檢查方法是用一支柔軟內視鏡檢查下消化道,包括迴腸末端、盲腸、結腸各部位、直腸及肛門。整個檢查需時約10至45分鐘。
大腸鏡檢查整條結腸,乙狀結腸鏡則用以觀察直腸和結腸下部分。
大腸鏡檢查不但能檢查大腸腔內的情況,發現致病原因,還可以通過輔助儀器取活組織樣本化驗,甚至進行治療,例如切除大腸息肉。
進行大腸鏡檢查時,病人會感到腹部氣脹及輕度不適,較嚴重的併發症包括腸道穿孔、出血、腹膜炎、心肺併發症、感染及急性腸閉塞等,但一般來說,引起併發症的機會是少於百份之一。但檢查後如出現腹痛、血便等情況,應立即求診。
大腸鋇劑灌腸造影檢查
這是一種診斷大腸疾病的X光檢驗。醫生會輕輕將一條管通入直腸,再將含鋇的顯影劑灌入病人體內,然後進行X光拍攝,以便檢測大腸腔的輪廓和腫塊,凹陷性的潰瘍因而可被顯影出來。
直腸指檢
醫生會帶上潤滑手套,將手指伸入病人的直腸內,以手指感覺不正常的區域,從而檢查病人的大腸腔內是否出現腫瘤。
糞便隱血檢查
當消化道有少量出血時,單憑肉眼是無法確認糞便是否帶血,此項檢查可從病人糞便樣本檢測出血液的含量。
若發現腫瘤,醫生可能需要替病人進行電腦掃描和其他造影測試。
一經確診,醫生會建議採用以下的治療方法:
外科手術
手術切除腫瘤是根治大腸癌的主要方法,而對部份晚期的病人來說,手術切除腫瘤還可以緩減病情。近年部分大腸癌切除手術已採用微創手術進行,不但加快病人康復過程,更大大減低了病人出現併發症的機會。
直腸癌
對於位於直腸中段或末端三分一位置的原位腫瘤,醫生會建議進行全直腸及腸繁膜切除手術, 從而増加治癒機會。
結腸癌
患第三期結腸癌的病人如果身體狀况良好,而切除的腫瘤樣本經化驗後証實有腫瘤轉移現象,醫生會為病人進行輔助化療。
醫生也會考慮為第二期結腸癌的高危病人進行輔助化療。
已擴散到其他器官的結腸癌:
醫生會考慮對部份已擴散致肝、肺的結腸癌病人進行肺、肝局部切除手術,以達致根治效果。
如結腸癌轉移情況嚴重,無法進行手術,醫生會為身體狀況良好的病人提供紓緩化療。
某些難以進行手術的病人,可考慮新輔助化療,以降低癌症分期。其中對化療有良好及持久反應的病人,醫生會再進行評估,以進一步確定以手術切除腫瘤的可能性。
輔助治療
輔助治療是協助大腸癌病人康復及降低復發率的關鍵。輔助治療包括放射治療和化學療法,放射治療是利用高能量射線破壞癌細胞,而化學療法則是利用抗癌藥物去殺死癌細胞。
第二期結腸癌的高危病人或需進行輔助化療;
第三期結腸癌病人進行切除手術後若出現腫瘤轉移,醫生也會建議病人進行輔助化療。
對第四期病人,醫生可考慮在手術前進行放射治療或化療,使已擴散至周邊器官的晚期直腸癌降低分期,及/或縮小區域淋巴結的範圍。
如結腸癌轉移情況嚴重,已無法進行手術,醫生會為身體狀況良好的病人提供紓緩化療。
醫生會為第二、三期的直腸癌病人在手術後安排輔助治療,以提高生存率或改善局部病情。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