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醫護資訊
港怡醫院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並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港怡醫院
2023年10月30日
再推公立醫院病人特別套餐優惠
(2023年10月30日 — 香港)港怡醫院一直積極實踐母公司IHH醫療集團「關懷.至善至遠」(Care. For Good.)的可持續發展方針,希望為病人、員工、社會大眾及環境帶來正面的影響,並分別就這四個可持續發展範疇訂下年度目標。港怡醫院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並透過不同項目關懷和支援有需要的病人,當中包括推出公立醫院病人醫療套餐優惠計劃。
關懷病人是本院可持續發展工作計劃的重要部分。在疫情期間,港怡醫院推出多項全包定額醫療套餐優惠,以幫助因公立醫院減少非緊急手術而受影響的病人。為了進一步協助公立醫院病人,醫院現推出更多的醫療套餐優惠。由即日起至2024年3月31日,正輪候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服務的病人,均可以原價八成的價錢使用港怡醫院的全包定額醫療套餐,計劃涵蓋普通外科、眼科及泌尿外科等專科,當中包括乳房腫瘤、膽囊、疝氣、白內障、輸尿管結石等近30項相關手術程序,套餐折扣最高可達港幣$35,000。此外,本院早前推出的骨科及心臟科醫療套餐優惠,包括全膝關節置換術(雙膝及單膝)、冠狀動脈造影及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通波仔),均繼續有效至今年12月31日。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曾慶亷醫生表示:「港怡醫院近年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並在關懷病人、員工、社會大眾及環境方面不遺餘力。其中,我們一直致力為病人帶來最佳的治療效果,同時透過不同方式服務病人,並協助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他續說:「是次計劃有賴多位不同專科的醫生予以支持,讓我們可推出更多套餐優惠,以惠及更多需要接受手術的病人。由疫情初期開始,本院曾推出多項公立醫院病人優惠計劃,並參加了不同的公私營協作計劃,照顧由公立醫院轉介的病人,使公立醫院病人可儘快接受適切治療。至今,共有約1,400位公立醫院病人受惠。」
港怡醫院前目提供超過310個涵蓋不同專科的全包定額醫療套餐,套餐收費包括醫生及麻醉科醫生收費、診斷程序、治療、手術室、儀器、植入物、藥物、消耗品、病房及膳食、護理程序,以及因併發症和深切治療護理而產生的費用(如有)。醫院亦會於病人入院前提供費用諮詢服務,讓他們清楚了解套餐所包括的費用和服務。有關上述全包定額醫療套餐優惠的詳情,請瀏覽醫院網站:
https://gleneagles.hk/tc/promotions/special-offers-for-public-hospital-patients。
未來,港怡醫院將會繼續推動可持續發展,透過實行各項措拖,展現本院對不同持份者及環境的關懷,期望為下一代建立更美好的將來。本年度其中一項的措施是抗菌素耐藥性的教育推廣,本院將於11月推出不同的教育活動,藉以提高大眾對抗菌素耐藥性問題的關注,協助建設更健康的地區。
大灣區一體化融合 兩地醫學交流合作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2023年10月27日
為順應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融合發展趨勢,共同深化粵港兩地的醫學交流合作,加強灣區醫療資源交流,促進香港醫療資源的國際化優勢與內地中西醫結合診療的雙向融合,發揮各自優勢,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星醫)、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港中大醫院)、中華緊急救援(香港)屬下深圳市華援救護服務(華援)於10月27日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秉承合作共贏、優勢互補的原則,三方將在臨床疑難疾病的會診、學科建設、兩地醫護人員的培訓互訪(進修、查房、出診等)、前沿科學研究、高層次學術及人才交流、為雙方灣區患者的相互轉診及為患者提供來往中港兩地的專業醫療護送服務等多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港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香港中華緊急救援(香港)董事彭揚威先生、中山市衞健局副局長伍中慶、小欖鎮副鎮長李彪、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黃漢偉院長等出席了簽約儀式。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由香港中文大學全資擁有,是一所非牟利、教學醫院。 港中大醫院本著以為病人提供優質、可負擔及具透明度的醫療服務為己任,為患者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 醫護團隊以其專業知識,全心全意去關顧病人,以病人的福祉為依歸。 貫徹醫院非牟利的宗旨,將所有盈餘投放於醫院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以支持醫院的長遠發展及醫學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港中大醫院集急診、門診、住院於一體,而港中大醫院科室齊全,有急症科、麻醉科、心胸肺外科、心臟科、臨床腫瘤科、眼科、泌尿外科、婦產科、兒科等三十多個專科/中心。 其中特色科室為運動醫學及康復中心,是香港許多運動員的醫療定點;其放療技術目前處於國際水平。 目前大多數放療是固定射線劑量,而港中大醫院引入的儀器可以根據腫瘤位置每天調整放療的位置與劑量,減少對身體的副作用,減輕癌症患者痛苦。
作為全國首家粵港共建中西結合三甲醫院、內地首批「港澳藥械通」政策落地實施的指定醫院,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星醫)率先引進港醫、港藥、港械和港式服務,逐步探索出一條粵港醫療同質化的發展之路。 開設了全市首個國際醫療中心,18位香港醫生(其中一半是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在院內註冊執業開診,提供「港式」服務。 為灣區患者提供粵港跨專科會診服務。 經過長達兩年的合作,粵港兩地具備國際標準的醫療團隊已經建立起較強的默契,這個模式對那些特別的、嚴重的、涉及多學科的疾病很有幫助,患者的治療效果也顯著提高,真正實現了「一加一大於二」!
根據中山市政府的醫療衞生規劃,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被定位為中山市高水平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和省級中醫特色重點醫院,致力於建成粵港澳大灣區有影響力的中西醫結合標杆醫院。 除了有比較強的西醫實力外,星醫還有很多中醫傳統療法、膏方、中藥湯包、養生花茶、中藥顆粒及製劑等,這些中醫療法不但對疾病有很好的療效,而且對於慢病康養(也就是亞健康人群的身體調理、疾病預防等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備受港人青睞。
近年來,星醫先後攜手香港醫務行政學院、香港專科護理學院、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等,持續深化粵港兩地中醫藥交流合作,共建科研創新與轉化平台,在醫療資源共享、醫生交流、多學科診療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為粵港兩地的醫護人員搭建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台,大幅提升了醫院的診療水平和服務質量。
中華緊急救援(香港)成立於1997年,現時為香港、澳門及全世界各大保險公司提供國際緊急醫療運送服務。服務對像主要是購買了保險產品的被保險人。
中華緊急救援(香港)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官方指定為大會及運動員提供緊急救援服務的認可機構。主要是透過旗下的深圳市華援救護服務提供國內與港澳地區的醫療運送服務。客人可以通過華援的服務將病人送到國內或港澳地區的指定醫院接受醫療服務,讓病人享受雙向轉診服務。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的多個專科水平(包括運動醫學及康復中心、放療技術等)都處於國際前列,這次與港中大醫院合作,不僅能提升我院的診療水平,同時滿足珠中江地區患者和港澳人士在大灣區的就醫需求,加速中山與灣區城市尤其是與香港之間的『軟聯通』,促進粵港澳三地醫療高質量同質化。」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黃漢偉院長表示。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指:「我們很高興與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合作,希望能藉此加強中山與香港之間的醫療服務和學術交流,尤其是中西醫結合方面的特色治療,是一個不錯的探索方向。港中大醫院是一所教學醫院,除了本地培訓外,與外地交流亦十分重要,能推進雙方的醫療水平,達致雙贏。」
中華緊急救援(香港)董事彭揚威先生指:「就今次與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的合作,我們中華緊急救援(香港)將會通過華援提供專業的醫療護送服務,為兩家醫院穿梭中港接受轉診的患者,提供順暢、省時和安全的運送服務。」
新藥審批機制11月1日生效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3年10月26日
衞生署宣布,施政報告公布的「1+」新藥審批機制獲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通過,下周三生效。新機制將加快審批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新藥的註冊申請,長遠有助強化香港藥物審批能力。
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藥劑製品必須符合安全、效能及素質標準,並獲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批准註冊,方可在香港銷售或分銷。按現有規定,新藥註冊申請人一般須提供兩個或以上指明參考地方藥物監管機構發出的註冊許可,作為支持該產品已獲嚴謹審批的上市證據。
衞生署表示,在新設的「1+」機制下,有利本地用於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的新藥註冊申請,在符合本地臨床數據支持等要求並經本地專家認可新藥適用範圍後,只須提交一個參考藥物監管機構許可,便可在香港申請註冊。
該署已去信通知持份者,包括藥劑業聯會和藥劑製品註冊證明書持有人,介紹「1+」機制細節。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pharmaceutical_trade/home.html
慢病共治計劃簡介會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3年10月17日
醫務衞生局今日舉辦網上簡介會,為已加入《基層醫療指南》的醫生解答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實施細節,並呼籲醫生踴躍加入家庭醫生的行列。100名醫生參加是次簡介會。
簡介會由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和策略採購統籌處總監張偉麟主講,詳細解說慢病共治計劃在化驗安排、藥物訂購、達標獎勵計算方法等的細節,並即場回應提問。
簡介會並介紹為慢病共治計劃而設的網上系統及其具體運作。醫生日後可透過該系統一站式確認參加者資格和完成登記,也可經系統儲存診症紀錄、訂購及處方藥物、安排化驗和其他專職醫療跟進,以及申報診症費和額外收費等。
彭飛舟表示,家庭醫生是推行慢病共治計劃的重要夥伴。不少基層醫療發展成熟的國家和地區都是由同一名醫生為巿民從預防至診斷,以至治療作長期跟進,他期望藉計劃建立基層醫療服務的主要元素,長遠緩解公營醫療界別的壓力。
醫衞局至今舉行五次簡介會,向業界解說計劃。該局表示,政府會積極聯繫醫生團體和業界持份者,大力招募家庭醫生,務求下月中推出計劃時,有更多家庭醫生供市民選擇。
查詢慢病共治計劃詳情可致電2157 0500。
https://www.primaryhealthcare.gov.hk/cdcc/tc/
先進療法製品作治療用途須註冊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3年10月13日
就傳媒查詢有關先進療法製品牌照的事宜, 衞生署今日表示,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8月發出製造商牌照,授權本港一間公司生產自體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即CAR-T細胞,作臨床試驗用途。若用作治療用途,必須先申請註冊。
在香港,先進療法製品受《藥劑業及毒藥條例》規管為藥劑製品。
衞生署指出,管理局8月30日根據《藥劑業及毒藥規例》發出製造商牌照予該公司生產CAR-T細胞作臨床試驗用途。牌照指明該公司獲授權生產的CAR-T細胞只限用於臨床試驗用途,而非作任何臨床治療用途。若該公司有意生產上述藥劑製品作任何臨床治療用途,必須先向管理局申請更改現有牌照條款。
衞生署續指,任何CAR-T細胞若用作治療用途,必須先根據規例提交藥劑製品註冊申請,並在確保符合安全、效能和素質標準後,方可獲管理局批准註冊使用。未經批准使用任何CAR-T細胞產品作臨床試驗或治療用途,即屬違例,並可能干犯刑事罪行。
在治療方面,醫院管理局表示,2021年於瑪麗醫院試行CAR-T細胞治療服務,目前相關服務已擴展至香港兒童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
醫管局現時使用的CAR-T細胞治療藥物為「替沙侖賽」(Tisagenlecleucel),已獲註冊作治療用途,並應用於兩種適應症,包括用以治療25歲或以下的復發或難治性B細胞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患者,或兩種或以上全身系統性療程後復發或難治性的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的成年患者。
現時,香港只有「替沙侖賽」獲註冊作治療用途,該款CAR-T細胞治療藥物並非由8月30日獲發製造商牌照的公司生產。
上一頁
下一頁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