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醫護資訊
防護中心籲市民預防呼吸道感染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3年12月15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預計,香港冬季的呼吸道病原體活躍度會繼續上升,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的活躍度也可能上升。政府已作好準備,市民也應及早預防呼吸道感染疾病。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自新冠疫情緩和後,全球各地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活躍度均見不同程度上升,相信與免疫差距有關。不過,多處地方均確認,有關感染由已知的季節性病原體引致。
徐樂堅解釋,免疫差距是指市民在社交距離措施實施期間鮮少接觸到常見的呼吸道病原體,導致對病原體的免疫力降低,因此社會在復常後往往出現爆發。
他呼籲長者、免疫力低人士等高危者,若要到人多擠迫的地方,應佩戴口罩。市民若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便不應上班上學,避免到人多的地方,且要及早求醫並保持個人和環境衞生。他又建議市民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李立業表示,局方會提高處理病人的能力,在有需要時啟動應變計劃,加開臨時病床,另會與設有低收費病床的私家醫院合作,把合適的病人轉院。
此外,局方會增聘人手和實施特別酬金計劃,安排足夠人手處理服務高峰期的工作,又會向急症室和急症病房提供老人科協助,包括老人科支援服務和支援長者離院綜合服務。
兒童感染肺炎支原體入院數字平穩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3年12月09日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肺炎支原體一向存在,且每數年會有較多個案出現,並非新的致病病原體,其傳染性、致病率和致死率都不高,大眾無須恐慌。
盧寵茂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指現時包括肺炎支原體在內的上呼吸道感染在全球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與季節性有很大關係。
他指,肺炎支原體暫時沒有疫苗,但有有效治療方法。醫務衞生局、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都對包括支原體感染在內的冬季上呼吸道感染情況有很好的準備。
雖然肺炎支原體感染個案有所上升,但現時兒童涉及肺炎支原體感染而入住公立醫院的個案較平穩,徘徊每月約110至140宗,當局會密切監察。
另外,對有專家建議嚴格篩查發燒的旅客,以預防新發傳染病,盧寵茂說,不同病原體都會引致上呼吸道感染,抽樣檢查確實可以識別,但當涉及在邊境、口岸或機場抽檢旅客,當局要考慮政策的代價,包括對整個社會以至對國際的影響。
全新1+機制批出兩款新藥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3年12月08日
政府公布,兩款治療癌症新藥昨日首次按「1+」新藥審批機制評審後獲批准在港註冊。該兩款癌症新藥是不同劑量的口服標靶藥,用作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適用於傳統化療藥物無效或不適用的病人,為他們帶來治療新希望。
政府表示,「1+」機制生效一個多月已有新藥獲得批准註冊使用,令有效的新藥能更早用以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顯示全新「1+」機制有效運作,並體現「好藥港用」的政策目標。
除發揮拯救生命的重要功效,「1+」機制也有助強化本地藥物審批能力,是香港有序邁向成為國際認可藥械監管權威機構,並發展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重要里程碑。
自「1+」機制生效以來,衞生署收到近50間藥廠查詢,並接獲上述兩個按此機制的新藥申請。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考慮由申請人提交的指明參考地方藥物監管機構發出的註冊許可,以及本地臨床數據,並徵詢藥劑製品註冊專家顧問諮詢組意見後,認為該兩款新藥符合相關安全、效能和質素標準。
冬季來臨 市民應盡快接種疫苗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3年12月02日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隨着冬季來臨和節日臨近,氣溫下降加上室內聚會增多,市民又出外旅遊,當局預計上呼吸道感染個案會上升,他呼籲大眾盡快接種疫苗。
盧寵茂今日出席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指香港上呼吸道感染比率暫時未算高,流感陽性比率稍高於3%,遠遠未達到9.21%的基準線,但今年冬季是新冠疫情後首次在沒有口罩令之下度過,加上節日臨近,聚會增多,當局預計冬季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高峰期。
他呼籲市民接種流感疫苗,而長者、慢性病患者和醫護人員等更應該接種新冠疫苗。他指,今年流感疫苗接種率較去年增加接近25%,已有超過144萬人接種。
盧寵茂表示,上呼吸道感染是全球問題。香港市民出外旅遊時應注意衞生,在人多擠逼的地方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公具時,應戴上口罩。
應急醫院將提供超聲造影檢查服務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3年11月29日
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中央援港應急醫院即將擴展服務,下月12日起應用兩部超聲造影機,提供包括肝膽胰和泌尿系統的一般腹部、盆腔超聲造影檢查,初期每周服務72人次,服務對象為來自全港公立醫院的病人。
應急醫院12月起也會全面使用三部電腦掃描器,提供腦部、鼻竇、眼眶、胸腔、腹部和盆腔等造影檢查,並擴展服務,覆蓋來自全港公立醫院的病人。
該院的放射診斷服務對象為12歲至80歲,非緊急、情況穩定和行動自如的非住院病人。醫院管理局指,4月26日至11月15日期間處理的電腦掃描和磁力共振掃描個案分別為4,810個和1,606個,預計至今年年底可累計完成7,800個和2,000個掃描。
醫院管理局放射科統籌委員會主席李醒芬表示,已檢查及預約、參加相關先導計劃的病人,輪候服務時間的中位數顯著改善。以電腦掃描為例,由在公立醫院申請服務當刻起計,病人的輪候時間由120個星期縮短至36個星期,磁力共振掃描輪候時間則可由120個星期縮減至少於一年。
獲安排在應急醫院接受磁力共振掃描的黎女士盛讚該院服務,除有車接駁至醫院,而該院環境舒適,且檢查過程快捷。
除現有服務,醫管局也計劃在應急醫院進行與維生素D缺乏症等病人相關的檢驗,並就於應急醫院提供臨床模擬訓練進行可行性研究,以善用應急醫院設備。
上一頁
下一頁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