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醫護資訊
髖部骨折可能誘發心臟病 心臟衰竭患者風險高五倍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2025年1月13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近日發現,髖部骨折不僅是身體受傷的結果,還可能誘發心臟病,特別是對於有心臟衰竭病史的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和死亡率顯著增加,且在骨折後需要更多的醫療服務。
研究團隊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分析了香港及英國逾十萬名髖部骨折患者的電子健康紀錄,揭示了不同種族的髖部骨折患者的隱藏臨床特徵。研究結果顯示,髖部骨折患者的死亡率高達約17%,主要死因為心血管疾病,佔死亡人數的33%。
研究指出,健康良好的髖部骨折患者面臨的心臟病風險較低,但有代謝相關疾病的患者在骨折後180天內心臟病發的風險約為健康患者的兩倍。而對於在骨折前已有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正病史的患者,其風險則高達健康患者的五倍。
副教授張正龍指出,骨折會導致體內血鈣突升,增加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及時管理髖部骨折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至關重要。他強調,許多人未意識到骨折可能引起的嚴重併發症及死亡風險,這項研究為未來實施個人化治療提供了重要依據。
研究團隊的成果已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並為臨床管理提供了新的見解,特別是對於高風險的髖部骨折患者,需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策略以改善預後。
科研重大突破!港大醫學院加速鼻病毒疫苗及藥物開發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2025年1月13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科研團隊近日宣布,成功利用創新的「人類呼吸道類器官模型」繁殖了以往難以培養的人類鼻病毒C型(HRV-C),這一突破將有助於加速針對此病毒的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開發。
該研究由微生物學系的周婕教授和袁國勇教授領導,並與荷蘭Hubrecht Institute的Hans Clevers教授合作,經過七年的努力,建立了全球首個源自肺成體幹細胞及鼻腔上皮細胞的呼吸道類器官培養系統。HRV-C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體之一,感染此病毒的患者通常症狀更為嚴重,並與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加重有密切關聯。
由於HRV-C無法在傳統細胞系中繁殖,近20年來缺乏有效的研究體系,這使得針對該病毒的藥物和疫苗研發受到限制。港大醫學院的創新模型不僅成功培養了HRV-C,還揭示了病毒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
周婕教授指出,此次研究的成功為HRV-C的探索開創了新方向,並對其他難以培養的人類病毒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預示著在呼吸道病毒研究及公共健康領域的一次重大進展。
流感季節開始 呼籲市民盡快接種疫苗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2025年1月11日
香港隨著流感季節的來臨,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在電台節目後表示,預計未來一至兩個月內流感個案數字將持續上升。雖然目前流感疫苗的接種率已有所提升,但仍有改善空間,盧局長強調,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
盧寵茂特別提到,最近一名四歲幼稚園學童因流感重症住院,而該名學童未接種流感疫苗,且其就讀的學校並未提供外展接種服務。該幼童同時感染了肺炎鏈球菌,需在深切治療部留醫。盧局長對此表示擔憂,希望能避免更多類似個案的發生。
他重申,政府對於應對流感的目標明確,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以預防重症並減少流感對市民,特別是高危群組的影響。衞生署已推動外展接種服務,覆蓋從幼稚園到中學,並提供免費的注射式和噴鼻式疫苗。
盧局長指出,學校在保護學童方面承擔著重要責任,並已多次提醒各學校有關政府提供的疫苗接種服務。他表示,希望公布未參加外展接種服務的學校名單,以便家長能自行安排接種,保障孩子的健康。
隨著流感季節的推進,市民應儘快接種疫苗,以保護自己和他人,特別是高風險群體,盡量減少流感的蔓延。
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2025年1月11日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今日正式啟動調查一宗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的個案。這名57歲的女子,過往健康良好,於1月7日出現高燒、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狀,隨後於次日到律敦治醫院急診求醫並留院治療。她的病情於1月9日惡化,因心臟衰竭被送入深切治療部。檢查結果顯示,她的血液樣本對腦膜炎雙球菌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腦膜炎雙球菌血症,目前情況嚴重。
初步調查顯示,該名患者在潛伏期內並未有外遊史,其家居接觸者目前未出現病徵。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指出,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可通過直接接觸帶菌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傳播,潛伏期一般為二至十日,通常為三至四日。
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的症狀包括突發高燒、劇烈頭痛及皮膚出現瘀斑,嚴重者可能導致休克或死亡。流行性腦膜炎的病徵則包括頸部僵硬、嗜睡及其他神經系統症狀,若不及時治療可能造成腦部損害。
為了預防腦膜炎雙球菌感染,衛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包括正確洗手、避免與病人親密接觸,並在前往高危地區前諮詢醫生有關疫苗的接種事宜。
衛生防護中心將持續跟進此宗病例,並提醒市民保持警覺,及時尋求醫療協助。市民可透過衛生防護中心的網站獲取更多有關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的資訊。
藥物送遞服務增逾百取藥點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年9月9日
醫院管理局公布,藥物送遞服務明日起增設社區取藥點,轄下醫院和診所的專科門診、普通科門診、出院和急症室病人可透過此頂服務,於超過100個社區取藥點領取醫管局配發的藥物。
醫管局與大型連鎖藥房協作提供社區取藥服務。病人診症後可經醫管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安排把藥物送到家中、辦公室或社區取藥點。
藥物送達社區取藥點後,病人會收到HA Go和社區取藥點藥劑師的通知,需於三個工作天內領取藥物,並在取藥時出示HA Go二維碼核對身分。藥劑師會與病人核對藥物、提供藥物輔導服務並解答病人疑問。
藥物送遞服務每張處方收取65元運輸物流費,病人和醫管局無須向協作的藥房額外支付費用。藥物送遞服務只適用於處方中沒有即時需要服用的新藥物,以及家中有足夠藥物繼續治療至藥物送達社區取藥點的病人。送遞服務涵蓋大部分藥物,包括需冷藏的藥物,但不包括法例訂明的危險藥物。
自去年3月推出以來,已有逾21,000名病人使用藥物送遞服務。
上一頁
下一頁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