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盧韋冲醫生文章
盧韋冲醫生(男)
Dr. LO WAI CHUNG EDDY
外科
值得推介 : 11
上廁玩機 少年得痔
現今年輕人「機不離手」,連去廁所也玩手機遊戲,霸佔廁所「成粒鐘」,導致排便時間過長。有外科專科醫生指,此壞習慣令近年痔瘡患者有年輕化趨勢,甚至小至十歲。年輕人聽到肛門做手術,往往諱疾忌醫。本港引入最新的無痛痔瘡溶解技術,較傳統的切除或痔瘡槍手術,更安全更適合兒童患者。
港人痔患普遍,醫管局數字顯示,全年因痔瘡入院治療人數達兩萬三千人。外科專科醫生盧韋沖指出,便秘、用力排便、排便時間過長、懷孕及長期蹲坐均令靜脈受壓增加,從而引起痔瘡,當中以內痔為主。上班族、產後婦女及職業司機一向是高危群組,「但依家好多年輕人成日掛住玩手機,缺乏運動,好易生痔瘡。」他臨床接獲約一成痔瘡患者屬青少年。
獲美認可 產婦兒童合用
現時治療內痔方法為傳統切除手術及痔瘡槍,復發率低至一成,但術後疼痛,患者需休息數天。橡皮圈結紮術疼痛雖減少,但約一半患者復發。有私營醫療機構引入無痛痔瘡溶解技術,原理是將微電流接觸內痔底部,將內痔血管細胞水分溶解,以化學反應對血管造成化學燒灼,內痔缺乏養分萎縮後被吸收。
盧韋沖指,新技術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認可,患者毋須麻醉及住院,術後可即回復日常生活,復發率低至兩成,費用為痔瘡槍的三分一。由於創傷性低,除了孕婦、植入起搏器人士,以及有出血風險人士外,產婦、兒童患者及復發個案均適用。
「手術後第二日可打波」
六十七歲的李先生是典型「久坐一族」,退休後經常玩手機及使用電腦,日坐十多小時,加上少吃纖維食物及喝水,上月突連續大便帶血兩日,「嚇到我面都青!」檢查發現患第二期內痔,服藥治療無大改善,「試過出街打波,放個屁都成褲血!」他用紙巾疊在內褲裏吸血。其後,醫生建議他使用痔瘡溶解手術,「術後第二日已可落球場打波,大便無再流血啦!」問題迎刃而解。
東方日報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名片
醫生答問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