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何梖榮醫生文章
何梖榮醫生(男)
Dr. Albert Ho Pui Wing
脊骨神經科
值得推介 : 30
有骨刺一定痛? 對骨刺的誤解
第一次接觸痛症患者時,常聽到他們第句一便說:「我的腰/頸很痛,我想我生骨刺了!」亦有患者會說: 「我X光上見到有骨刺,點解咁早會生骨刺? 」其實這些疑問反映很多人都對骨刺存有一些誤解。
首先,骨刺是指「骨質增生」,意思是在原有的骨骼上長出新的骨。其主要原因包括是脊椎因年紀漸長而開始退化,另外是姿勢不良。結構上,我們的脊柱如果從側面看,天生是有3個弧度的。頸椎和腰椎的弧度是向前凸,而胸椎則是向後凸。脊椎的其中的一個作用是力學上支撐身體重量,這些弧度令身體重量得以平均分配。長時間姿勢不良可以令以上弧度改變,例如弧度被拉直、倒轉或過多。當弧度出現改變,脊椎骨便會變得不穩定令重量分配不平均。在不穩定的狀態下,如果脊骨某些位置長時間受力,壓力比正常大,該位置便可能會開始增生。時間長了骨質增新更可能呈尖銳型狀,所以俗稱「骨刺」。
骨刺很常見地出現於脊椎骨的前方,由於脊椎的前方神經線不多,即使骨刺出現亦未必會引致痛症。反觀脊椎關節後方兩側是神經線出口,如果骨刺生長在神經線出口邊緣便有機會刺激神經線從而引致痛症。除了痛症外更可能引致手腳麻痺、無力等複雜症狀。
基於以上理由,出現骨刺並不代表一定會有症狀,反已要視乎骨刺出現的位置。但就個人所接觸的案而言,骨刺出現多數代表脊椎已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並已經累積多年。頸背痛有很多原因,例如脊椎位、椎間盤突出和 肌肉拉傷發炎等,骨刺並不一定是唯一的解釋。另外要留意的是,骨刺不再是老人家的「專利」。很多20-30歲的痛症患者都有骨刺的出現。原因大多是姿勢不正例如「低頭族」、長時間坐和欠缺運動等。
骨刺存在與否是必須靠客觀檢查例如X光去判斷的,不能單靠用臨床檢查判斷。如有懷疑應盡早向專業人士查詢和檢查。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點樣做Gym 唔傷身?
現在做Gym好普及,很多港人都希望透過健身令身體健康或體態更完美。但同時越來越多人因為健身而受傷,到底為甚麼呢? 以下是一些健身的重要姿訊
熱身
熱身是很重要的,很多健身前並沒有做”Warm up”熱身。一開始就拿起啞鈴「搏命舉」結果引致肌肉拉傷或關節受損。熱身的作用是提高體溫,令肌肉筋腱的柔軟道提高,關節放鬆。使身體更適合做運動,減少受傷機會。
伸展
欠缺伸展可使肌肉隨著時間縮短,活動幅度減少。肌肉和關節會變得更加脆弱和容易受傷。如果支撐肌肉變硬或變短,它會影響你的正常活動。時間短影響不會太大,但隨著時間久了,關節和韌帶都可能長期受損。很多人只知道運動前要拉肋而不知道運動後拉肋是同樣重要的。運動過後,身體的肌肉和關節都是處於緊張的狀態。如果運動後拉肋,可以令肌肉和關節得以放鬆。
循序漸進
首先,我們開始一種新的運動時大多會定下目標,例如指定時間跑完特定距離或做多少次掌上壓等。要注意的是定下的目標必須要循序漸進—強度由輕到強,次數由少到多,時間由短到長。原因是身體需要時間去適應運動。 改善體質須經四至六星期以上,持之以恆地運動才有顯著的效果,不應期望在數次運動後便有顯著的效果。如果目標太急進,肌肉太弱和身體不協調會增加關節受的壓力而令關節受損害。
運動選擇
至於運動選擇方面,如果平常沒有做運動的習慣或關節已經有舊患的人仕,最好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運動,例如游泳或踏單車。這些運動對關節負荷比較少而同時也可鍛鍊全身。選擇運動應全面性,切勿只鍛練身體某部份,否則很容易勞損特定關節。可以考慮先開始簡單的運動,做一段時間後再做對體能要求高的運動。學一種新的運動時最好學習正確的姿勢。錯誤姿勢可能會扭傷和勞損關節。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天氣冷引致肌腱收縮「瞓厲頸」個案大增
前兩日,有一年輕患者因頸痛求醫。第一次見他時,他好像「機械人」一般,頸部完全不能活動。再深入問診,發現他已經有頸痛一個多月,而今次早上發現劇痛和頸部已經不能活動。其實以上個案是十分常見的,特別是近期天氣轉冷,「瞓厲頸」的個案大增。「瞓厲頸」正式來說叫落枕,是指頸椎附近的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出現痙攣的狀態從而引起痛症。「瞓厲頸」有很多成因,但到底溫度低如何引發問題呢? 一般來說,當天氣氣溫低,睡覺時便會蓋上厚厚的被,以達致保暖的效果。但被無覆蓋的外露的肩頸部,溫度就會相對低從而引致頸椎周邊肌腱收縮,時間長了便可能引致肩頸痠痛和僵硬。另外睡姿不正或枕頭不合適都會令頭部傾側而引發落枕。落枕的病徵除了起床頸部感覺到酸痛外,還會令頸部不能活動, 嚴重的個案甚至可以有頭痛、無力、手麻痺、頸椎錯位或頭部傾側一邊動彈不得痛辛苦非常。
相信很多人都試過落枕,有些人以為瞓厲頸是很小事,兩三日便會自痊癒。但 其實了解落枕當中的成因是很重要的。臨床上有很多患者是經常瞓厲頸的,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此類情況一定要正視,因為很大機會頸椎本身已有很多勞損。如果經常有瞓厲頸的情況,例如一個月2-3次。請立即找專業人仕作詳細檢查。
非藥物性的治療方法包括先放鬆痙攣繃緊的肌肉然後再調整穩定錯位的脊椎。
預防方面在天氣寒冷時可考慮開暖爐或暖氣,室溫保持在攝氏25度便可。另外亦可穿着樽領衣服睡覺減低瞓厲頸風險。
選文:嘉樂 醫護研習組
運動創傷的五大成因:
天氣最近很清涼,很多人都會多做運動,所以近來因為運動創傷而求醫的個案也比較多。而當中的人很多會問: “我只是剛開始做這運動,為甚會這樣容易受傷?”或“我之前做這運動都沒有問題,為甚麼今次會受傷?”當然,每個人受傷的程度和成因都不同,很難一概而論。就我所接觸的個案而言,運動創傷比較常見的成因有五個。
1.)太急進:
很多人都在運動或訓練時太急進,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成果,結果令自己受傷。其實人體是需要時間去適應運動的,一般來說,心肺功能的適應能力是比較強的。相反肌肉和韌帶的作用是活動和穩定關節,它們需要更長時間去適應。如果運動量續過急或過多,肌肉和韌帶很容易因為適應不及而受傷。計劃做運動時必須循序漸進,不可太急進。
2.) 熱身不足
運動前熱身可令肌肉彈性增加減少受傷機會。熱身最少10分鐘。運動前熱身不足是受傷的人要成因。
3.)穿不合適的鞋
做不同的運動必須穿不同的鞋。例如跑鞋的設計比較輕和柔軟,穿上後可保持腳部活動能力,但保護性和吸震能力就比較弱。相反籃球鞋的設計就完全不同,必須要有保護性和吸震能力。如果我們穿跑鞋打籃球便很容易受傷了!
4.) 休息不足
其實休息和運動一樣重要。每次運動後(視乎劇烈程度),我們的肌肉和韌帶都會受到微創(要顯微鏡才能看到),而這些微創是需時復完的(1~2天)。如果運動太頻密而休息不足,受傷機會便大增了!
姿勢不良主要是指兩方面,首先是做運動時的姿勢,例如打高爾夫球時的揮扞動作不良,我們的手或腰便很容易受傷了。最理想的是向專業教練了解運動的正確姿勢。
其次的是指本身脊椎的狀態。例如本身有脊椎錯位或脊椎側彎的人,脊椎某些活動能力可能會受到限制,如果強行去做運動,受傷的機會也增加了。所以我們必須了解自己脊椎的健康狀態。
其實運動對身體健康是有很大幫助的,只要我們留意以上幾點便可大大減少受傷的機會了。
選文:嘉樂 醫護研習組
到底應唔應該戴腰封呢?
很多腰痛的患者都會問: 「到底應唔應該戴腰封呢? 有人話好,有人又叫不要用…」曾經有一患者因為身邊朋友用完腰封後腰痛消失。自已也試買腰封來處理本身的腰痛,但結果是戴了半年後腰痛不但沒改善,反而腰部更越來越無力而引致行動不便而求醫。此例子反映很多人都對戴腰封存有一些疑問和誤解。
其實要了解應否戴腰封,必須先了解腰封的作用。首先腰封的物料一般都比較硬,有些設計為增加支撐更加入金屬支條。它的作用是當戴在腰時支撐腰部、腹部、減少腰部週邊肌肉的受力情況。腰椎的活動幅度也會減少,目的是穩定腰椎和改善姿勢和減輕關節壓力。戴上腰封後會令一些對腰部負荷大的動作有幫助。例如坐下或站起身等。另外腰椎關節和肌肉也會因為得到腰封的支撐而得到休息和復元的機會。腰封常被建議用於手術後、嚴重痛症或預防再次受傷方面。很常見腰痛都是因工作引起的,如果工作時戴腰封可令復元速度加快。
但載腰封也有它的缺點,首先長時間戴封可令腰部週邊肌肉萎縮,而其原因是腰部得到腰封的支撐腰肌跟本不需用力。所以有些患者會戴腰封戴「上癮」,因為腰部沒有力而必須依賴腰封的支撐。無影中令活動量減少,如果沒戴腰封時受傷的機會會增加。另外腰封沒有支撐的地方例如上背都有機會因為代償而更加受力而較容易出現痛症。除此之外,正所謂「針無兩頭利」腰封的支撐能力越高,設計就越貼身和物料越「焗」。有些患者會因為腰封會因此而出現皮膚敏感,特別是夏天。
其實腰封如果用得適當,再配合合適治療,對腰部痛症是有幫助的。但個人意見認為,最好依照醫生或治療師的專業意見去使用腰封。原因是腰痛實在有很多不同成因和嚴重程度,並不是所有腰痛都有需要佩戴腰封的。
選文:嘉樂 醫護研習組
下一頁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名片
醫生答問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