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周敏明醫生文章
周敏明醫生(女)
Dr. CHOW MAN MING AMY
眼科
值得推介 : 80
眼晴健康
「眼睛是靈魂之窗」這句老生常談,已說明了眼睛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設法保持它們的健康。
日常保養
1) 紫外線
長時間在陽光下而没有適當防曬的人,長年累月,紫外線接觸會導致結膜增厚和白内障,以及增加黄斑病變的風險。因此,建議要配戴能够過濾紫外線的太陽眼鏡。太陽眼鏡最好具有户外紫外線(UVA/UVB)防禦能力。這就保証了太陽眼鏡能阻隔紫外線範圍内的所有有害光線。較大眼鏡鏡片比較小鏡片的效果要更好。
2) 閱讀/電腦/手機
近距離長時間閱讀或用手機,容易令眼睛乾燥,因此,建議要讓眼睛離開屏幕或書本,休息一下,眺望遠處,經常地閉上眼睛然後再睁開眼睛,有意識地進行眨眼。還有,當我們看近距離時,眼睛其中一組肌肉,睫狀肌,它需要保持晶體收緊以看清文字,長時間會令睫狀肌繃緊,影響看遠距離事物的清晰度。
3) 揉眼睛
別看輕揉眼睛這個習慣,經常大力揉眼睛,不但會擦損角膜,亦有研究顯示會導致錐型角膜。
4) 飲食
飲食要均衡,多吃生果蔬菜以攝取維他命A/C/E等抗氧化物。
特別保養
1) 配戴隱形眼鏡,尤其是有色隱形眼鏡,清潔程序要十分謹慎,如不幸有眼睛感染,應儘快看醫生。儘量縮短配戴時間,讓眼睛得到休息和充足的氧氣。
2) 化妝品要儘量清潔得徹底,因長期受化學物質刺激,可引起慢性結膜炎、眼皮炎等等問題。
3) 預防性檢查,尤其是有家族遺傳性眼疾/糖尿病/吸煙人士,應及早接受定期檢查,例如青光眼高危者,應定期檢查眼壓(眼球壓力);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檢查有否糖尿病上眼。
選文:嘉樂 醫護研習組
近視是什麼? 惡性近視會結構病變?
近視是指當影像進入眼睛後,焦點落在視網膜前,形成影像模糊;要影像清晰,便需要佩戴眼鏡改變焦點,令影像重新落在視網膜上。
近視帶來生活上的不方便,大部份近視患者都不屬於惡性近視;惡性近視是指,近視增加至1200度以上,因為眼球長度過長,至使在結構上有許多病變,例如視網膜脫落,黃斑區病變,青光眼等等。
遺傳和環境是近視的主要成因
近視的成因主要是遺傳和環境,父母丶兄弟姊妹有深近視,子女患深近視的機會較大;環境亦有影響。英國有研究顯示,他們的近視率為24%,但香港7至11歲為36%,12至19歲為59%,19至39歲為71%,這些比率和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相若;近距離工作,長期令眼睛疲勞,會增加近視風險。
這幾年平板電腦和手機上網高速發展和普及程度,電子書漸漸取替傳統書籍,年紀小小如二至三歲小童亦機不離手,連美國最近都有新統計,發現國民的近視有上升趨勢。
選文:Jacob 醫護研習組
近視矯正及治療
傳統改善視力的方法,不論手術或非手術,目的都是令屈光(refraction)改變,令焦點重新投放在視網膜(retina)上
1)眼鏡
2)隱形眼鏡
3)激光矯視(LASIK/SMILE)
4) 植入式人工晶體(ICL)
以上方法都無法改變或阻止近視加深(若然近視要加深的話)
作為父母,小朋友有近視,尤其是那些在發育期中的,近視加深得很快,在生活習慣上一定要有以下注意事項:
1)閲讀習慣
時間盡量不能連續幾小時以上不停,建議至少一小時有5-10分鐘的小息時間,眼睛望遠的東西,令眼睛不會過度疲倦; 閱讀距離當然不能太近,arm's length手臂長度最適當
2)閲讀環境
足夠的光線,燈光柔和,白色或淡黃色都可以,重點以舒適為主
若是用電子書籍或電子用品,光度不易太光,亦不建議在黑暗中閱讀電子書籍
3)多進行戶外活動
藥物治療近視加深
亞托品(atropine)眼藥水
Atropine 藥水並不是一隻全新的藥水,它本來是用來放(散)瞳孔。近年用作治療近視加深,但濃度是0.01%,這濃度並沒有散瞳作用,副作用近乎0。新加玻在1999年起做了2個大型的atropine 試驗硏究,他們分別用0.01%,0.1%,0.5%及1%的atropine,發現0.01%的濃度是最有效控制近視加深及最少副作用。
之前提及,0.01%atropine 基本上是沒有散瞳作用,亦由於一般會是晚上滴一次,所以到第二天早上瞳孔是正常的,但可能有部份小朋友會比較敏感,所以家長們亦可以為他們配備防紫外線的眼鏡。
選文:嘉樂 醫護研習組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名片
醫生答問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