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麥浩樑醫生文章
麥浩樑醫生(男)
Dr. MAK Ho Leung Jimmy
婦產科
值得推介 : 28
更年期藥物的迷思
最近陳女士因為尿道炎再次發作而向我求醫。細問之下,原來這
一年,不管怎麼冷,陳女士每晚都會因身體發滾不適、盜汗及心悸而失眠,行房更出現疼痛。47歲的陳女士停經已一年。曾有醫生建議她補充賀爾蒙,但她又害怕藥物會致癌。一年過去,症狀還沒有減退。
陳女士以上的症狀,都是由更年期引起的
更年期是由於女性卵巢衰退,停止分泌賀爾蒙而引起的。香港婦女平均於45至55歲進入更年期。常見更年期症狀包括:潮熱、情緒低落、失眠、性慾下降、行房疼痛、陰道乾澀、尿頻,而尿道感染都會增加。長遠來說,由於骨質密度下降,可能引起骨質疏鬆和骨折;另外,心血管會較易硬化,因此,患上中風和心臟病的機會也會增加。
既然上述徵狀對婦女身心都有著長遠影響,那為什麼有人還會對可以治療更年期不適的賀爾蒙藥物敬而遠之呢?
可能大家對賀爾蒙補充療法(Hormonal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都有點迷思。的確,在2002年,有大型研究發現長期服用HRT會稍為增加乳癌、心臟病、中風及血栓的風險。但隨後有研究指出,年紀於50至59歲的健康婦女,服用五年HRT的風險遠低於60歲以上的婦女。當中骨折和總死亡率比更年期間沒有用HRT的婦女為低。適當地使用藥物,可以幫助婦女安然渡過更年期。
針對更年期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1)口服賀爾蒙補充 (HRT)
口服賀爾蒙補充能有效舒緩一般更年期不適的徵狀。
2)選擇性雌激素調節劑 (SERM)
可以針對治療因賀爾蒙流失而引起的骨質疏鬆,亦可以減少患乳癌的風險;不過這藥物就不能舒緩潮熱了。
3)陰道賀爾蒙補充
雌激素藥膏或塞陰藥,能針對陰道乾澀,行房疼痛等。由於身體吸收劑量較小,故引起併發症的機會亦較低。
經密切評估,沒有家族病史的陳女士適合服用口服雌激素。此後,陳女士除了要定期做婦科、骨質密度及乳房檢查外,等到更年期徵狀舒緩後,她還可以考慮遞減HRT,或是轉服SERM以保護骨骼。
作息規律,多做運動、多食新鮮有營養的食物,保持愉快性生活等等,都是正在或已步入更年期婦人不可或缺的。
更年期的”期”,其實就只是一個”過渡期”,為了有一個更好的人生,婦女們更加應該為自己身心作出調適。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宮外孕 (一)
這是有關一名宮外孕病人的故事。
她的月經停止6個星期,加上下腹疼痛,於是來到醫務所。幸好血壓正常,沒有發燒。安排驗孕,呈陽性反應,懷孕了!但我必須按住自己由心想說出的祝福⋯⋯因為她下腹疼痛,必須給她找出原因。
看腹部超聲波,不好了,胚胎不是生長在子宮內,而在卵巢旁邊的輸卵管中。診斷已確定為:宮外孕。
宮外孕又稱異位妊娠
宮外孕的徵狀跟一般懷孕一樣:停經和陽性的驗孕結果;分別在於前者腹痛和下體出血才察覺有異。宮外孕又稱異位妊娠,指的是胚胎生長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如輸卵管或卵巢。每100個懷孕個案就會有一個是宮外孕。宮外孕是不會演變成正長的懷孕,隨著胚胎的發育生長,就會撐破輸卵管或卵巢的有限空間,引致腹腔內出血,導致母親血壓過低、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
她必須接受治療保命,她可以選擇:
手術治療:輸卵管切除術或輸卵管造口術;若情況穩定,可以用微創手術。
藥物治療:Methotrexate(甲氨喋呤)。
期待治療:不建議,除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低於2000;要密切監察hCG值,如升至高於2000,就要用手術或藥物治療。
商討後,她選擇了藥物治療;處方了Methotrexate 肌肉注射。5天後,她的hCG值逐漸下降,腹痛也自然的減退。一個月後,月經回復正常。腹部超聲波確定宮外孕問題已消除。她,在6星期的早期孕期確診了宮外孕,並接受了合適的治療。但願她再有機會懷上寶寶並健康地成長;雖然再次出現宮外孕的風險較高。
宮外孕可預防?!
宮外孕沒有直接的預防方法。建議於確定懷孕後,保障自己和寶寶,應盡早安排產前檢查。早期宮外孕診斷可以大大減少輸卵管受創和手術的必要,以保留將來正常懷孕的機會。
下一次和大家分享一些罕見的宮外孕診斷和治療。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宮外孕 (二) : 疤痕妊娠
上回提到常見位於輸卵管的宮外孕的診斷和治療和,今次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比較罕見的個案。
李女士帶著她兩歲的兒子來我診所。她上一胎是剖腹生產的。李女士跟我說,月經來遲,自行驗孕就發現是懷孕了。她慶幸今次半點不適都沒有。
奇怪的是,今次在超聲波檢查中,發現子宮宮腔內是空空的,看不到有胎兒,兩側卵巢和輸卵管看來也很正常。反而在子宮頸內口位置看到一個胎囊。令我擔心這個是流產現象,還是更危險的罕有宮外孕: 例如宮頸妊娠,或疤痕妊娠。
經過更詳細的超聲波和磁力共振素描,最後確定孕囊著床於前一次剖腹產手術後的疤痕處,換句話說李女士不幸患上了疤痕妊娠。
前文提過,“宮外孕”是指胚胎生長在子宮以外的地方。百分之九十六的宮外孕都是生長在輸卵管的。而餘下的4%是罕見宮外孕,位於子宮頸、剖腹產疤痕、腹腔、子宮角等等。
疤痕妊娠發病率正在上升
剖腹產疤痕妊娠是指有過剖腹產的女性,在再次懷孕的時候,孕囊著床在前次剖腹產術後的疤痕處,是一種罕見的異位妊娠類型,發病率是二千份之一。近年,隨著剖腹產孕婦增加,疤痕妊娠發生率亦日漸上升。疤痕妊娠和其他宮外孕一樣,是不會演變成正常懷孕的,也會撐破疤痕,引致腹腔內大量出血,令母親血壓有生命危險。所以要及早診斷和治療。
儘早安排產前檢查
治療方面有點挑戰性。手術治療,例如刮宮或腹腔鏡切除,均有大量出血,甚至要切除子宮的風險。經過詳細解釋和商討,決定先安排放射介入治療,作雙側子宮動脈拴塞術(Uterine artery embolisation),阻斷孕囊血液供應,降低手術大出血的機會。接著便進行腹腔鏡手術,把疤痕妊娠切除。
幸運地,手術順利完成,出血不多,李女士的復原亦很快。雖然子宮保住了,但將來懷孕亦會增加疤痕妊娠的機會。就算妊娠在子宮內,亦會提高子宮破裂和植入性胎盆的風險。
罕見宮外孕早期的徵狀跟一般的懷孕一樣;所以千萬別在腹痛和下體出血出現後才察覺,確認懷孕後應儘早安排產前檢查。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沉默的流行病——尿失禁
形容事情很好笑,我們常說「笑到瀨尿」,但醫學上的尿失禁,香港卻很少人談論。大家總覺得尿失禁患者,是年紀老邁、喪失活動能力、病重卧床或失智的人。其實很多活動自如的人,都忍受著尿失禁之苦。他們以為情況無法根治,甚至誤解那是「正常現象」,以致錯失治療機會,難怪尿失禁被稱為「沉默的流行病」(silent epidemic)。
運動訓練盆底肌
根據香港一項大型調查發現,本地近4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當中半數人覺得生活質素受影響,但80%的人不認為自己患病,可見問題常被忽視。該調查以17至77歲的女性為對象,而女性最常見的尿失禁類型,是「應力性尿失禁」。當病人咳嗽、大笑、提重物、上落樓梯、做劇烈或腹壓高的運動時,會滲漏數滴尿液或一道尿柱。最主要的成因,是尿道下的陰部與盆底組織,因生產、收經或年長而受損,無法承托尿道,導致漏尿。有些病人要整天穿尿片,除了不衛生,買尿片亦花錢,病症更令自我形象受損。她們會不敢做運動或參加社交活動,甚至性生活也受影響。
想改善應力性尿失禁,其實有些簡單的方法,例如改變生活習慣,少喝咖啡、茶等含咖啡因的刺激性飲料,以及保持正常體重。另外,病人亦可做訓練盆底肌肉的運動,網上有不少教學影片可供參考。當然,最理想是由物理治療師、泌尿科護士或醫生等專業人士指導,以最正確的方法進行此運動,收縮盆底肌肉。若持之以恆,好好做訓練,病人有50%至70%機會康復或改善病情。
手術治癒率高
如應力性尿失禁的情況較嚴重,病人可進行手術治療。過去20多年,醫學界發展出一些新的微創手術,相當有效和安全,其中一種名為「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mid-urethral sling)。手術將一個人工纖維網帶,經陰道置入尿道中段,再由大腿內側或恥骨拉出。網帶的功能如同一張吊床,輕輕承托著尿道。當病人咳嗽或腹部用力時,網帶與病人身體形成的疤痕組織,成為支撐尿道的穩妥結構,令漏尿不再發生。
微創手術的好處是傷口小、復原快,病人出現併發症的機會較低,通常留院一晚便可回家。雖然進行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後,有排尿不清和網帶外露的風險,但機會不大。一個大型研究顯示,在過去十多年,12000多位病人完成這項手術後,80%至90%完全被治癒,並能維持長達10至17年,生活質素大獲改善。總括而言,應力性尿失禁並非不治之症,治癒率很高,病人不應再默默忍受漏尿苦況,盡快向醫生求診吧。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名片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