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黃凝醫生文章
黃凝醫生(女)
Dr. Wong Ying Grace
婦產科
值得推介 : 4
子宮肌瘤 生育年齡女性最常見
「哎呀,個肚突然爆痛,最近經期流量又特別多,搞到好煩呀。我知道好多女性疾病都有類似嘅徵狀,子宮肌瘤就是一例,如果真係生瘤,好驚喎。」
子宮肌瘤是婦產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尤其正值生育年齡的婦女,幸而只有很少機會發展成惡性腫瘤,所以大家不用太擔心。想確定自己是否患病,最好接受婦科檢查或超聲波檢查。對身體了解多些,生活得更健康。
子宮肌瘤是十分普遍的女性疾病,乃由子宮肌肉細胞形成的腫瘤,幸好大多數屬良性,惡性的比例只約為千分之一。香港浸信會醫院駐院婦產科顧問醫生黃凝說:「據統計顯示,在生育年齡的婦女中,發病率約為百分之二十,亦即是說,五位女性中有一位患上。大部分患者徵狀並不明顯,很多時候,接受婦科檢查或超聲波檢查後,才發現患上這病。」
與女性賀爾蒙有關
子宮肌瘤成因雖至今未明,但有點可以肯定的,是與女性賀爾蒙的刺激有關,故此大部分患者處於生育年齡,二、三十歲最為普遍,女性荷爾蒙的刺激令子宮肌瘤愈生愈大,患者一旦踏入更年期後,由於體內女性賀爾蒙的減少,該腫瘤雖可因此縮細,但卻不會完全消失。
徵狀方面,大多數患者並無不適,故此很容易被人忽略。最常見的徵狀就是月經量多。此外,若肌瘤生得過大,並壓迫泌尿系統,可導致尿頻、排尿困難。子宮肌瘤亦有可能造成不孕,但機會不高,一定要待做相關檢查後,仍找不到其他導致不孕原因,才可將問題歸咎於子宮肌瘤。肌瘤過大亦可能引起腹脹,有些婦女誤以為自己大肚腩,其實可能是腫瘤逐漸增大,令腹部脹起。
病情較輕長期觀察
至於採用哪種治療方法,主要視乎病情而定。如果肌瘤體積不太大,或者沒有明顯臨床徵狀的患者,只需長期覆診,不用任何治療,醫生會定期觀察其肌瘤的生長情況。藥物對治療作用不大,絕不能完全清除子宮肌瘤,只可控制部分病徵,如因肌瘤引起的出血或疼痛。有時為了令子宮肌瘤縮細,以減低手術的風險,患者在手術前,亦有需要接受賀爾蒙藥物(GnRH)。
如果肌瘤太大,徵狀較為嚴重,又或者肌瘤被懷疑是惡性腫瘤,便要施行手術治療。子宮肌瘤可生長在子宮內壁、子宮肌肉層等不同位置,這些亦影響手術的方法,如肌瘤生長在子宮內壁,醫生可採取子宮內窺鏡切除肌瘤,由於從陰道割除子宮,沒有表面傷口,手術後可在一、兩天內出院。
考慮各種手術後果
「日後是否想生育?」這問題也影響採納哪類手術治療。保存子宮的肌瘤切除手術,適宜仍有生育計劃的女性。如果肌瘤不大,可考慮微創性的腹腔鏡肌瘤切除手術或宮腔鏡瘤切除手術,傷口小,復原快。若肌瘤太大,則要用傳統的手術。有統計顯示,三成接受肌瘤切除手術的患者,可於十年內復發。
如果肌瘤過大或沒有再生育的打算,可考慮全子宮切除手術,不會再復發。若害怕做手術,且沒有生育的計劃,可選擇子宮動脈栓塞術(Uterine Artery Ambolization,簡稱UAE)。手術期間,醫生會在患者大腿血管注入顆粒,栓塞阻斷供肌瘤的血管,從而縮減肌瘤的生長。手術後,患者可能短暫性出現發燒、陰道出血、下腹及背部疼痛,所以此類手術雖可避免切除子宮,但其後需要較長時間的復診。
太陽報
選文:Jacob 醫護研習組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名片
醫生答問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