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廖祟位醫生文章
廖祟位醫生(男)
Dr. Liao Chung Wei
脊骨神經科
值得推介 : 0
勿強忍風濕關節痛
近日天氣稍見陽光,只是潮濕依舊,這種濕冷天氣往往有為數不少主訴為「風濕發作」的病患因而周身痠痛,關節僵硬,前來求診。長者往往習慣將痛症歸咎於「風」及「濕」,其實大部分自認「風濕發作」的患者經醫生檢查後發現,主要病因反而在於患者本身關節或周邊軟組織的長期勞損、創傷發炎,又或是舊患未徹底根治,因濕冷天氣致使周邊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良,誘發患處的不適感增強。「風濕痛」常被患者所誤用,誤將所有肌肉、關節、肌腱的痛症都歸咎於氣候的變化,許多人都習慣默默忍受痛楚,長者們更普遍認為「風濕」是一種難以根治的病,採信偏方自療,一再拖延不願就醫,反而耽誤了適當的治療時機。
發炎性關節疼痛
關節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痛症,頸椎、腰椎及四肢肩、腕、膝、踝甚至手指腳趾關節都是好發部位,急性、慢性發炎反應不僅直接導致關節的間歇性疼痛,腫脹的關節更會嚴重的限制活動能力,造成患者行動不便。常見的發炎性關節疼痛有類風濕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和痛風。一般民眾所普遍認知因濕冷天氣所引發的「風濕痛」,其實與醫學上所稱「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病因,後者是肇因於自體免疫系統失調所引發的關節病變,與氣候的變化並無直接關聯。而退化性關節炎則較常見於長者,關節的過度使用或是不當受力,會使得關節內的軟骨逐漸耗損退化,因而減少了對關節的潤滑及保護,動作時關節會有斷續或持續性痠疼感。當天氣變冷變濕,痠疼的症狀會更為顯著,患者如果屈動患處關節,痠疼會更加厲害使患者不得不停止活動。最後相關的肌肉群會因為關節疼痛少動而漸趨無力萎縮,受力不均的關節周邊也有機會長出骨刺,最終會導致關節變形,壓迫週邊組織及神經。
關節痛症與脊骨錯位
脊椎是人體最主要的支撐骨架,也包括許多大大小小的關節以利軀幹能靈活動作。許多香港人因運動量太少、體重過重和長期姿勢不良,容易導致脊骨錯位。而脊骨錯位,所導致的關節受力不均及軟骨不當磨損退化,也正是關節發炎痛症的元兇之一。這類型的病人大多數身體會有多處關節、肌肉、肌腱等軟組織因受傷或慢性勞損而感到痠痛及無力,有時運動後會特別痠痛,有時則與久坐久站有關。一般情況在休息數天後會得到改善,但不久後會再復發。最常見錯位的部位包括頸椎、腰椎、背部等。嚴格來說,這並不算是病,只要保持適當的體重,平衡活動與休息、注意正確姿勢,痠痛就會自然消失。不然,使用熱水袋促進血液循環,使肌肉鬆弛,對痛症亦會有所幫助。
保護關節治療刻不容緩
不少患者除了強忍關節痛楚,亦會自行購置藥物服用,用以止痛。此舉反而會讓你錯過了身體所發出的警訊,延誤了找出病因的機會,正確之道還是向醫生尋求專業意見。紓緩關節炎的方法不少,例如脊科治療、物理治療等,有助鬆弛肌肉、增進局部組織循環、減輕痛楚及腫脹,有效消炎止痛。亦可透過適當的運動,增加或維持關節的活動度、增加關節的耐力與肌力、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在濕冷天氣,患者應時刻注意關節保暖,緩解僵硬、疼痛的不適,並盡速求醫。
health.next.hk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拉筋勿亂來 做錯損腰脊
近日社交媒體流傳一段登山人士猛扯樹幹以便拉筋的片段,引起大批網友一面倒的抨擊。事緣年初四下午,上傳該片的山友在粉嶺蝴蝶山登高,遇到一名父親教導年約九歲的兒子大力拉扯樹幹,作為拉筋之用。片中樹幹反覆被扯至45度角,幾近斷裂。山友隨即上前制止,豈料該名父親不但未聽勸告,還換上自己親身示範。善心勸告無效,山友便拍片為證,公審該名父親。事實上,運動前後要拉筋有很多方法,扯樹幹充當拉筋,不僅傷害了自然環境,而且錯誤地拉扯肌肉關節更會增加受傷風險,絕對是錯誤示範。有脊骨神經科醫生指出,運動前適當適量的熱身非常重要,但是切忌過度過猛的牽扯力度,而過程中也要配合正確姿勢及全面性的熱身,才是正確避免運動傷害的方法。
一般而言,在進行運動前後我們都會進行熱身及緩和運動,透過伸展動作去放鬆關節及周邊軟組織,讓關節及肌肉準備進行運動。據台灣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研究所的研究顯示,超過30秒的過度拉長肌肉,將造成肌肉爆發力和肌力下降,有機會影響運動表現,增加傷害的風險。
過度伸展增肌肉受傷機會
脊骨神經科醫生廖崇位接受《成報》訪問時解釋,肌腱及肌肉的組合類似橡皮圈,過度伸展會令負責感受肌肉長度變化的肌梭的敏感度下降,肌肉變得鬆弛便無法提供足夠力量。在運動時,運動人士不僅很快會感到疲憊,更增加肌肉受傷機會。
其次片中人士拉扯樹幹時不斷將身體往後壓,這種「拉筋」的表現,與反面教材無異。脊骨神經科醫生廖崇位指出,拉筋不是純粹伸展四肢,身體也需要配合,應盡量選擇穩定的支撐體,避免過度的力度拉傷軟組織。另外,在執行伸展熱身運動的同時,也要同時注意頸椎及腰椎的受力程度,不要因不當的伸展動作,反而傷及脊椎,因小失大。
不應忽視頸背腰伸展運動
其次,較少運動的人士普遍容易忽視四肢以外的熱身,頸部、背部、腰部肌肉的伸展也十分重要。每次運動前大約做三至四組背部伸展動作,每組做三至四次,每次20秒左右並明顯感到背肌拉扯時,便是有效的伸展。
談及背部伸展運動入門方法,在下背肌肉上,先躺在地上,單腳屈曲並將膝蓋盡量向胸口靠攏,每20秒可換另一邊腳;上背及中背肌肉,先坐在椅上,整個人向前傾,頭部大概至雙膝中間,維持20秒左右;在上背及中背肌肉方面,以跪地姿勢開始,將雙手向前伸展並緊貼地板,臀部向後挺,維持20秒左右。最後在下背肌肉上,先躺在地上,雙腳屈曲並將膝蓋盡量向胸口靠攏,同時頭部向前傾,維持20秒左右。
成報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名片
醫生答問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