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甘冠明醫生文章
甘冠明醫生(男)
Dr. Kam Koon Ming Michael
臨床腫瘤科
值得推介 : 3
頭頸癌治療的挑戰
頭頸癌泛指於頭顱底骨附近生長的惡性腫瘤,較常見的如鼻咽癌、舌癌、口咽癌、喉癌及甲狀腺癌等。早期頭頸癌的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然後視乎病情的嚴重程度,再於術後配合放射治療或藥物治療;倘若腫瘤位於具重要功能的器官,例如聲帶,便會以根治性放射治療取代手術來消滅腫瘤;至於中、晚期的頭頸癌,可能需要配合多種治療方案來控制病情。
放射治療的精準度亦不斷提高
儘管近年手術的創傷性降低,放射治療的精準度亦不斷提高,但不少頭頸癌患者接受治療後,仍會受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困擾,例如舌癌患者倘若切除了大部分的舌頭組織,他們的說話及吞嚥能力會受到影響;以放射治療控制喉癌可保留聲帶,卻有機會造成聲音沙啞;而控制吞嚥功能的神經及肌肉也可能在手術或放射治療期間受損。
中晚期患者容易出現復發
早期頭頸癌的治療效果良好,但中晚期患者容易出現復發,他們所需的治療方案相對較複雜,並且需要處理治療可能帶來的後遺症,如頸部的肌肉或血管硬化及吞嚥困難等,通通是復發性頭頸癌患者所面對的挑戰。
am730.com.hk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復發性頭頸癌的治療突破
化療是治療復發性頭頸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最近十年更在化療之上加入標靶藥物,以提高整體治療效果。然而,化療殺滅癌細胞時也會傷害正常組織,帶來各類副作用,如抵抗力下降及食慾不振等。由於不少頭頸癌復發患者已因手術或放射治療的緣故,受到吞嚥困難的困擾,甚至出現營養不良,對於再接受一些毒性不低的治療或會感到拒抗;而部分化療需要患者留院數天接受治療,增加對患者生活的困擾。
少於一成患者會出現嚴重副作用
近年,能夠重新啟動免疫細胞識別及攻擊癌細胞能力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被證實可用於治療復發性頭頸癌,療效理想,除了能提高存活機會,患者在治療期間一般不會感到明顯不適,治療也只需於門診或診所進行,讓患者保持生活質素。但小部分患者有機會出現溫和的肺炎、腸炎、肝炎或荷爾蒙失調,少於一成患者會出現嚴重副作用。
最近,美國綜合癌症網絡(NCCN)的治療指引,已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列入復發治療選項中,為腫瘤已經擴散並對順鉑化療失效的頭頸癌患者,提供多一個選擇。
am730.com.hk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名片
醫生答問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