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施美玲醫生文章
施美玲醫生(女)
Dr. Sze Mei Ling
眼科
值得推介 : 3
眼紅怕光 恐虹膜炎
虹膜炎即是指虹膜發炎引致的眼疾。香港眼科學會眼科專科醫生施美玲指,虹膜炎常見症狀有眼紅、怕光、眼睛痠痛,如未及時就醫,甚至發展成青光眼,造成視力永久受損。
虹膜炎其他症狀包括流眼水,眼簾腫脹或下垂。虹膜炎如處理不當,亦可引致白內障及黃斑水腫,嚴重影響視力。
施指,大部分急性虹膜炎成因不明,部分則與自體免疫系統病有關,例如強直性脊椎炎及發炎性腸病。其他病因亦包括創傷或感染。
施美玲指,醫生一般會以裂隙燈檢查(slit-lamp examination)診斷此症。部分病人或需被抽血及X光化驗,以確定病因。類固醇眼藥水為主要治療,根據不同病情醫生亦可能處方瞳孔擴張藥水,控制眼壓藥水等。由於虹膜炎治療需時及病情反覆,依時用藥及覆診是控制病情的重要一環。
晴報 23/01/2016
選文:嘉樂 醫護研習組
眼底病變出現「飛蚊」 不同年齡不同成因
我們的眼球裏面有一大塊透明玻璃體,狀態像啫喱,充塞着眼球內部的空間,並緊黏着眼底的視網膜。玻璃體內有時會因先天或後天原因而出現一些雜質,令我們看東西時有黑影,也就是「飛蚊症」。有眼科醫生提醒,「飛蚊症」有可能是眼底視網膜病變的徵兆,應要盡快接受檢查。
眼科專科施美玲醫生首先指出,不同年齡人士的飛蚊症,成因大多並不相同。
「例如,比較年長人士的『飛蚊』,可能是突然看見一大片黑影,好像有蜘蛛、阿米巴蟲出現在眼前,而且眼珠轉向哪裏,它也會跟着轉到那裏。這種飛蚊症有一個學名:『玻璃體脫落』,成因主要和年齡、老化等有關。」除了年齡,若本身有深近視,也較容易出現玻璃體脫落。
常看手機易察覺「飛蚊」
但較年輕的飛蚊症患者,則主要和用眼的習慣有關。施醫生表示:「現在很多人都會長時間使用手機、平板電腦,港鐵車廂內可能十之八九的乘客都是低着頭看手機,這也會間接令更多人覺得自己有飛蚊症。他們的玻璃體可能還沒有收縮、退化或脫落,但當中出現了一些雜質,平常在室內光線下,並非望着一個很光的屏幕,可能不會察覺這些雜質,但若偶爾在陽光下望向一片藍天,便會驚覺眼前有很多一點點、像阿米巴蟲的雜質飄浮。這是因為光學折射原理,當我們在白色光亮的背景前,『飛蚊』會特別清晰。」
施醫生指出,外國已有研究顯示,使用手機較多的人,有較高機會出現「飛蚊」症狀。尤其本身有深近視或深遠視的人士,以及有一定近視度數的年輕人,看到「飛蚊」的情況有增加的趨勢。
一旦出現「飛蚊」,最重要是檢查視網膜有沒有病變。「因玻璃體開始脫落時,和視網膜之間仍會有一些纖維絲相連,有可能在脫落時拉扯視網膜,引致視網膜穿孔、出血甚至脫落,這種情況也會造成飛蚊症,所以必須由眼科醫生放大瞳孔檢查視網膜,若發覺有上述病變,便要視情況以激光或手術修補。
「飛蚊」出現須檢查視網膜
若檢查證實視網膜健康正常,通常只需觀察着徵狀,相隔一段時間後再接受檢查即可。若本身有深近視、直系親人之中曾試過視網膜脫落,或本身患有某些軟組織疾病,不論有沒有『飛蚊』,都應定期檢查視網膜。」若視網膜健康,單單要消除「飛蚊」,也可考慮用激光治療,或以藥物溶解一部分的玻璃體。「有部分患者因玻璃體老化脫落後,部分雜質形成的『飛蚊』長期聚在眼球前方不散,非常困擾,可嘗試以激光治療。」施醫生補充說。
手機族護眼3招
減少使用手機,例如避免乘車時以手機看電影或「煲劇」。
使用手機或電腦,每30至45分鐘停一停,離開一下,望望遠一點的事物,或滴幾滴可放鬆眼球的眼藥水。
避免睡前關了燈看手機或平板電腦,應保持正常室內光線,並把屏幕稍稍調暗,會看得較舒服,並減少對眼睛的損害。
metrodaily.hk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名片
醫生答問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