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22066 ] Sun
老人腸胃差,CEA高
病患者女 - 90歲
長者1月普通科驗血說C E A 6.3是偏高,加上瘦了38kg (21年1月40kg),寫了轉介信看公院外科。4月普通科再驗血CEA 6.7, 体重36kg。
5月看公院告訴医生她腸胃差,经常便秘,3月中曾肚痛10幾個鐘去到大便,去到之後又肚痛肚瀉了幾天,晚上喉嚨不舒服,平時一两個星期有一两次食飯会哽住心口,要別人幫佢拍背脊才落格。
医生說C E A不是用來診症,高的原因很多,最清楚就做正电子描,但公院轉介做都很貴,要看負擔能力,医生幫她按腹檢查了和看直腸,説沒甚麼樣,不過最清楚就是做正电子素描,但,如不做但有病徵,瘦同吞嘢問題,可以照胃鏡,如想亦可以照埋大腸鏡,但年紀咁大會幾辛苦,問她自己是否想照。
現在排了6月尾照胃,7月中覆診,医生說这个只是看食道胃有冇問題,和CEA沒關係。
因為之前普通科說CEA高是要照腸,家人只有商量這個,医生說正电子素描時沒反應过来,很多東西都沒問清楚。
想知這個情況是否照正電子最好?
如果做了正電子就胃鏡也不用做?
抑或照完胃看結果還是要照正電子?
医生說照胃跟CEA没關係,那照腸有沒有關係?
想知CEA要是否只有做正電子素描?
究竟要做正電子是因為CEA高還是其他病徵?
医生常說CEA不代表甚麼,但又說要清楚便要照正電子素描,其實必要性有多少?
鑒於患者的年紀和病徵,其實做什麼對她是最好的?
謝謝!
長者1月普通科驗血說C E A 6.3是偏高,加上瘦了38kg (21年1月40kg),寫了轉介信看公院外科。4月普通科再驗血CEA 6.7, 体重36kg。
5月看公院告訴医生她腸胃差,经常便秘,3月中曾肚痛10幾個鐘去到大便,去到之後又肚痛肚瀉了幾天,晚上喉嚨不舒服,平時一两個星期有一两次食飯会哽住心口,要別人幫佢拍背脊才落格。
医生說C E A不是用來診症,高的原因很多,最清楚就做正电子描,但公院轉介做都很貴,要看負擔能力,医生幫她按腹檢查了和看直腸,説沒甚麼樣,不過最清楚就是做正电子素描,但,如不做但有病徵,瘦同吞嘢問題,可以照胃鏡,如想亦可以照埋大腸鏡,但年紀咁大會幾辛苦,問她自己是否想照。
現在排了6月尾照胃,7月中覆診,医生說这个只是看食道胃有冇問題,和CEA沒關係。
因為之前普通科說CEA高是要照腸,家人只有商量這個,医生說正电子素描時沒反應过来,很多東西都沒問清楚。
想知這個情況是否照正電子最好?
如果做了正電子就胃鏡也不用做?
抑或照完胃看結果還是要照正電子?
医生說照胃跟CEA没關係,那照腸有沒有關係?
想知CEA要是否只有做正電子素描?
究竟要做正電子是因為CEA高還是其他病徵?
医生常說CEA不代表甚麼,但又說要清楚便要照正電子素描,其實必要性有多少?
鑒於患者的年紀和病徵,其實做什麼對她是最好的?
謝謝!
吳秉英醫生回覆: [ 5/10/2022 ]
CEA 是腸癌指標,但不是絕對準確。腸胃鏡最好但因病人已經90歲,所以退而求之是正電子電腦掃描(但如果結果有異常也須要做腸鏡確定⋯除非家人/病人決定即使確診有腫瘤也不做治療)
Jax : 長期的異常飢餓感
病患者男 - 26歲 你好,本人在一星期前開始有異常飢餓感,無論什麼時候我也有很肚餓的感覺。進食大餐後很.......Fanny : 肝臟低回聲結節
病患者女 - 44歲 照超聲波報告話我有一個低回聲缺神經結節,喺肝臟1.3 cm,因為我有乳癌,所以報告.......Fanny : 肝超聲波報告
病患者女 - 44歲 肝臟照出有一個缺血性低回聲1.3結節 報告話外表懷疑轉移 我本身有乳癌係咪一定.......尹先生 : 最近突然胃痛
病患者男 - 33歲 最近突然胃痛,沒吃東西下感覺胃痛,吃飯時吃下去感覺都有一點痛,吃過後就無事,有時空.......ACc : 胃脹胃灼熱腸鳴
病患者男 - 34歲 醫生, 最近一個月一開始有進午/晚餐後先有強烈胃脹, 然後睇左醫生食左化胃氣藥,.......Ming : 胃部消化不良
病患者男 - 33歲 斷斷續續好幾個月胃部不適, 開頭係好多胃氣,係咁嗝氣, 睇咗醫生食咗藥好返一排。 .......katie : 肝問題
經常肚痛,有時痾水,6月時有一排胃痛,食左一個禮拜胃藥好些,之後就右腹脹痛,睇過一次醫生話肝脹左,要照CT ,.......Janny tam : 肛門痛
病患者女 - 88歲 家母兩星期前提出,她肛門位置痺痛 不能坐 送往政府急証 幾天 檢查 沒有結果 止痛.......David Lee : 持續作嘔反胃喉嚨頂住
病患者男 - 35歲 本人上星期一開始,午餐後突然開始作嘔反胃,一進食就會,上星期二看完政府門診,醫生話.......Clio : 反胃
病患者男 本人16歲起患有厭食症,大概17歲左右出現反胃情況,起初只係吃太多才會出現,慢慢變得吃很少量也....... 發出提問使用細則
致吳秉英醫生 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