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睇醫生網首頁

疾病與病徵 -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 Schizophrenia ]

是一種重性精神病。由於患者腦部細胞中的神經傳遞物質及受體發生病變所致,並不是心理因素引起而患者會有不正常的思想、感覺、情緒、言語、行為等,以致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和自我照顧能力。部份患者甚至會有自殺傾向。

任何年齡均有可能發病,常見的發病年齡為二十至三十歲。沒有適當的治療,疾病的復發機會很高。精神分裂症是一種腦部疾病,每一百人當中便有一人患上。患者多於年輕時首次發病,但任何年齡人士均有機會患上,男女患者比例相約。很多人誤以為精神分裂症病人有多重性格或性格分裂,其實疾病主要是影響患者的精神和思想,導致行為表現異常 , 而病者只有一種性格。

醫學界認為與腦部病變、遺傳及心理因素有關。一些研究指出,掃描影像顯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腦部結構及中央神經系統與一般人有所不同。另外,病者腦內的神經傳遞物質 – 多巴妥胺分泌亦比一般人多。研究表明下列人士患病的機會較高:

家族有人曾患精神分裂症
胎兒期受病毒感染
濫用軟性毒品

雖然並無百份之百的預防方法 , 但避免濫用毒品可降低發病及復發機會, 而採取適當的減壓措施,保持心境開朗,充足休息,都有助維持精神健康。

如觀察到親友有以上徵狀,應盡快鼓勵他向家庭醫生求診,必要時再轉介精神科醫生。除一般身體檢查外,醫生可能會視病情需要進行以下測試以診斷精神分裂症:

(一) 心理評估:透過傾談、臨床觀察、問卷測試等,醫生可以了解及分析患者的病徵,根據國際斷症準則, 從而診斷病人是否患上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 。而精神分裂症的類型可細分為妄想型(Paranoid)、緊張型(Catatonic)、混亂型(Disorganized)、殘餘型(Residual)等。醫生亦會特別詢問病者有否飲酒或濫用藥物等情況,以充分掌握病情。
(二) 血液樣本分析、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掃描可幫助排除其他相關疾病。一般有以下兩類或其中一類病徵:

(一) 陽性病徵
「陽性病徵」又稱為「急性病徵」,指一些不正常、脫離現實的思想、感官,會導致病者有不正常的行為表現。而這些病徵可反覆出現,其中包括:

妄想:錯誤、沒有根據、不能以邏輯常理糾正的信念,如感到被逼害、思想行為受他人控制或以為別人在談論他。
幻覺:事實上並不存在, 但病人卻感到相當逼真的官感,如看到其他人沒有看見的影像、聽見不存在的聲音、或感到被觸摸。
思想紊亂:思維不清晰,缺乏連貫性及邏輯性,患者因而說話雜亂無章、自言自語或突然不言不語。
行為怪異:出現自言自語、哭笑無常、甚至裝扮古怪的行為。

(二) 陰性病徵
「陰性病徵」或稱「慢性病徵」,相對於「陽性病徵」較難察覺,一般在患者的陽性病徵消減後變得明顯。如病情惡化,會影響病者的工作能力或自我照顧能力。病徵包括:

社交退縮:變得封閉、冷漠、自我、與別人疏離等。
缺乏動力:對身邊事物,甚至個人衛生及基本自理不感興趣。
思想行動緩慢
木無表情

(一)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可有效減退或消除病者的陽性病徵,如妄想、幻覺、思想混亂等,亦可控制焦慮不安的情緒,幫助患者投入現實生活。但藥物亦有可能為病人帶來副作用,如肌肉僵硬、行動遲緩、手震、口乾、便秘、疲倦、心跳加速、體重上升等。

醫生一般採取兩組處方的治療精神病的藥物,分別為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Haloperidol、Thioridazine、Fluphenazine)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Clozapine、Risperidone、Olanzapine)。醫生會因應病者的病情、服藥情況以及對藥物的反應等選擇處方不同種類的藥物。兩類藥物均可能帶給病人帶來不同的副作用。

(二) 輔助治療
復康治療可幫助及訓練病者面對及處理日常生活,按個別患者的情況,專業醫護人員會替病人訂定合適的治療計劃,例如自我照顧訓練(包括個人衛生、煮食、家居安全、社區認識、金錢運用等)、工作能力復康訓練、壓力處理及與家人相處的技巧等。

家人的輔助對病者尤其重要。病人家屬正確面對精神分裂症,用細心關懷的態度鼓勵患者遵從治療計劃,留意病情病徵的改變,有助病人康復。然而,家人在照顧患者時亦要注意個人身心健康,學懂放鬆,需要時應尋求協助。


精神分裂症信箱答問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不能作診症用途,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Copyright©2024 www.seedoctor.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