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睇醫生網首頁

踝腓長肌腱半脫位Ankle Peroneal Tendon Subluxation

腓骨肌腱是指兩條沿著小腿外邊緣的肌腱。腓骨肌腱是被封閉在一條纖維通道中,該通道在腳踝外側骨的(外踝)後方延伸到外腳跟的位置。支撐隧道的結構如有損壞或傷害便有可能導致腓骨腱脫離原位的情況。這種情況稱為腓腱半脫位。

腓腸肌的肌腱會經過腳跟外側後的凹槽。途中,肌腱通過保護套以至可以保持在凹槽內,該保護套在肌腱周圍形成隧道。該鞘的表面由周邊的韌帶帶加強。收縮腓骨可使肌腱像滑輪一樣在凹槽中滑動。滑輪動作使腳向下(足底彎曲)和向外(外翻)。
原因
如果支持組織已損壞或受傷,則腱可能會從其正常位置自由滑出。這稱為半脫位。當半腱腱滑回原位時,這便稱為重新定位。

腓骨腱半脫位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因為踝關節扭傷。扭傷腳踝外緣的韌帶會損傷腓骨肌腱。在典型的內踝扭傷期間,拉伸力會撕裂腱的保護套,引致腱跳出凹槽。肌腱通常通過卡回原位而重新定位。


這類型的損傷有可能被忽略,因為大部分傷者或醫生都可能聚焦於足踝關節其他韌帶的損傷而忽略了這半脫位狀況。如果不加以糾正,半脫位有機會成為一個長期且反復出現的問題。

隨了受傷外,個人的凹槽結構不良,亦可能使某些人容易患腓腱半脫位,例如凹槽太淺或將肌腱保留在凹槽中的組織太鬆等。在這些情況下,患者可能不會想起任何受傷來解釋腓骨肌腱半脫位的原因。
病徵
患者在腳踝的外緣出現爆裂或折斷感。甚至可以看到肌腱沿著腓骨的下端滑脫。沿肌腱感到疼痛和壓痛是很常見的。腓骨底部邊緣後面可能還會有腫脹。
診斷
大部分腓腱半脫位的情況,都可以從臨床檢查中得到確定。醫生會將病人的腳踝移動到不同的位置,以查看腱何時脫出以及是否可以重新定位等等。

如果醫生有懷疑骨折的話,亦可以拍x光片以作確定。

醫生月可能建議患者進行磁力共振(MRI)掃描。 MRI掃描可顯示異常腫脹,疤痕組織或肌腱撕裂。但是,MRI並不是一定可以顯示出腓骨腱半脫位的情況。
治療
腓骨腱半脫位的非手術治療有助於控制症狀。但是,成功機會只有少於50%。對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慢性腓骨半脫位病例通常需要手術。
非手術治療
如果是急性損傷,大部分無需手術治療。張醫生指用短石膏固定四到六星期便可痊癒。石膏的目的是使撕裂的軟組織癒合,並防止演變成慢性半脫位。當石膏移除後,醫生便會讓患者開始進行有系統的物理治療。

醫生亦可能會開一點消炎止痛藥以幫助緩解疼痛和腫脹,使您早日康復。
手術
許多腓骨腱半脫位的患者最終都需要手術,尤其是當症狀未能通過非手術辦法治療。
管導膜(支持帶)修復
支持帶修補術是最常見的手術。此手術可恢復覆蓋並加強腓骨腱周圍腱鞘的支持帶的正常結構。

在修復支持帶的手術中,外科醫生首先沿腓骨骨的後邊緣和下邊緣切開一個切口。這使骨科醫生可以看到支持帶撕裂的部位。

外科醫生使用毛刺在腓骨的原始附著物旁邊沿著腓骨創建一個槽。然後將支持帶的撕裂邊緣拉入槽中並縫合起來。皮膚用縫線閉合。
溝槽改造

進行凹槽重建以加深凹槽,確保腓腱可以保留在腓骨底部尖端后面的位置。在此過程中,骨科醫生首先沿腓骨骨的後邊緣和下邊緣切開一個切口,然後在腓骨底附近的骨頭上切開一個小皮瓣並會在瓣下挖出少量骨頭以加深凹槽以令腓腱可以停留於凹槽中避免半脫位再發生。
骨塊形成術
骨塊形成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屏障,以防止肌腱滑脫。該塊通常由從腓骨骨下端截取的骨形成。

為了製造一個骨塊,骨科醫生沿著腓骨的下邊緣打開皮膚。然後,醫生在腓骨後部靠近骨頭下端的一小區域進行測量。使用特殊工具切除腓骨的這一小部分。

然後醫生會將小塊骨頭向後滑出原來的位置形成堅固的屏障,這將有助於防止腱在腓骨下緣周圍滑動防止腓腱脫位。
復原
非手術康復
即使您不需要手術,也可能需要遵從康復鍛煉計劃。醫生可能會建議病人在移除短腿石膏後與物理治療師合作。治療師可以為病人訂立一個個人的程序來幫助恢復正常的腳踝功能。提高腳踝的力量和協調性是非常重要的。
手術後
接受手術的患者通常被固定於短腿石膏六個星期。然後再用將特殊的步行靴四個星期。於移除石膏後,患者便會開始正式的物理治療。手術後的康復可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可能需要參加兩到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治療時間。

最初的物理療旨在幫助控製手術中的疼痛和腫脹。例如用冰和電刺激療法等。治療師還可以使用按摩和其他手法治療來緩解肌肉痙攣和疼痛。亦可以使用治療方法來幫助改善腳踝的運動範圍,而又不會對該區域造成太大的負擔。

大約六個星期後便會開始做更多的運動。緩慢增強運動以提高腓骨肌肉的力量。而且治療師將幫助病人恢復踝關節的位置感,以改善其整體穩定性等。
讓更多朋友看到這資訊 >> 分享
選文:Tammy 編審:星Sir
醫護研習組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Copyright©2024 www.seedoctor.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