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推進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預測研究
2025年11月17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在「世界慢阻肺病日」之際,公布了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發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此成果顯示,通過測量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數值及痰液中分離綠膿桿菌,可以更準確評估患者的急性惡化風險,進而推動精準醫療的發展。
慢阻肺病是全球和香港最普遍的慢性病之一,吸煙是其主要成因,病程發展往往導致不可逆的肺部損傷。研究指出,慢阻肺病急性發作可引發住院及肺功能迅速下降,因此,早期檢測和有效管理至關重要。
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強調,傳統的預測方法通常只在單一時間點進行嗜酸性粒細胞的測量,但研究發現,患者在穩定期和急性發作時數值的波動能夠更明確地預示急性發作的風險。研究領導者郭宏駿醫生表示,此發現為慢阻肺病的個性化管理開闢了新方向。
此外,研究也發現,約10%的慢阻肺病患者在痰液中檢測到綠膿桿菌,這種細菌的存在顯著增加了急性發作的風險。因此,研究團隊建議在臨床治療中納入痰液檢測。
作為應對策略的一部分,港大醫學院也參與了涵蓋多個亞太國家的國際合作研究,致力於進一步完善慢阻肺病的個性化治療策略。郭醫生強調,這些進展旨在增進大眾對慢阻肺病的理解,並為患者提供可預防及可治療的方案。
隨著慢阻肺病患者數量的上升,這項研究成果將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加強醫療體系的應對能力產生深遠影響。
慢阻肺病是全球和香港最普遍的慢性病之一,吸煙是其主要成因,病程發展往往導致不可逆的肺部損傷。研究指出,慢阻肺病急性發作可引發住院及肺功能迅速下降,因此,早期檢測和有效管理至關重要。
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強調,傳統的預測方法通常只在單一時間點進行嗜酸性粒細胞的測量,但研究發現,患者在穩定期和急性發作時數值的波動能夠更明確地預示急性發作的風險。研究領導者郭宏駿醫生表示,此發現為慢阻肺病的個性化管理開闢了新方向。
此外,研究也發現,約10%的慢阻肺病患者在痰液中檢測到綠膿桿菌,這種細菌的存在顯著增加了急性發作的風險。因此,研究團隊建議在臨床治療中納入痰液檢測。
作為應對策略的一部分,港大醫學院也參與了涵蓋多個亞太國家的國際合作研究,致力於進一步完善慢阻肺病的個性化治療策略。郭醫生強調,這些進展旨在增進大眾對慢阻肺病的理解,並為患者提供可預防及可治療的方案。
隨著慢阻肺病患者數量的上升,這項研究成果將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加強醫療體系的應對能力產生深遠影響。

「賽馬會年輕糖尿支援計劃」助逾900名年青患者改善血糖管理
2025年11月13日



即時提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