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研發微流控流式分析儀 推動精準醫療普及
2025年8月14日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宣布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分序測量多參數微流控流式細胞分子檢測儀」,簡稱「微流控流式分析儀」,這項創新技術有望顯著提升疾病診斷的效率並降低成本,進一步推動精準醫療的普及。
該研發項目獲得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的「産學研1+計劃」資助,目的是將研究成果商品化。微流控流式分析儀利用激光技術檢測細胞樣本,能夠同時分析多達數十個甚至百個參數,這在傳統流式細胞儀中是難以實現的。
浸大化學系客座教授雷波表示,這一儀器的創新之處在於其單激光多參數檢測技術,使得檢測能力大幅提升,並且不需要額外的激光儀器,降低了整體成本至市場同類產品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這將使更多患者受益於高效的檢測技術。
此外,該分析儀同時具備對細胞、蛋白質和核酸等多種粒子及分子的檢測功能,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數據分析模型,能瞬間處理大量細胞數據,顯著提升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
浸大目前已有多個研究團隊專注於診斷和生物檢測技術的開發,包括能快速篩查耐藥性細菌的「條形碼細胞傳感器」和可同時檢測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的「自動多重診斷系統」。這些研究不僅在醫療診斷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也為環境監測和食品安全等領域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雷教授強調,這項技術的成功開發不僅依賴於浸大內部的跨學科合作,也得益於與其他科研機構的聯合努力。他期待這一技術能在未來的市場中廣泛應用,為精準醫療的發展開辟新前景。
該研發項目獲得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的「産學研1+計劃」資助,目的是將研究成果商品化。微流控流式分析儀利用激光技術檢測細胞樣本,能夠同時分析多達數十個甚至百個參數,這在傳統流式細胞儀中是難以實現的。
浸大化學系客座教授雷波表示,這一儀器的創新之處在於其單激光多參數檢測技術,使得檢測能力大幅提升,並且不需要額外的激光儀器,降低了整體成本至市場同類產品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這將使更多患者受益於高效的檢測技術。
此外,該分析儀同時具備對細胞、蛋白質和核酸等多種粒子及分子的檢測功能,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數據分析模型,能瞬間處理大量細胞數據,顯著提升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
浸大目前已有多個研究團隊專注於診斷和生物檢測技術的開發,包括能快速篩查耐藥性細菌的「條形碼細胞傳感器」和可同時檢測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的「自動多重診斷系統」。這些研究不僅在醫療診斷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也為環境監測和食品安全等領域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雷教授強調,這項技術的成功開發不僅依賴於浸大內部的跨學科合作,也得益於與其他科研機構的聯合努力。他期待這一技術能在未來的市場中廣泛應用,為精準醫療的發展開辟新前景。

港大醫學院揭示錯誤標籤盤尼西林過敏與膝關節手術後感染風險增加有關
2025年8月20日
中大研發全港首個虛擬實境技術混合培訓模式 助培訓早產嬰幼兒照顧員
2025年8月19日